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11666次瀏覽
【中玻網】本月上旬,歐盟委員會已同意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平均為47%的懲罰性進口關稅,征稅期將長達5年。其實隨著對華光伏反傾銷初裁大限臨近,按“雙反”程序目前該提案的正式磋商進程已經啟動,初裁公告6月初如期出臺幾乎已無懸念。中歐的光伏博弈也將由此進入“后初裁時期”,中方將力爭通過影響終裁結果來尋求翻盤。但不管怎樣,中國對歐光伏出口將進入從未有過的艱難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精力投注到國內市場,而被寄予厚望的分布式發電又能否臨危受命、成為光伏行業的“救命稻草”呢?
中國企業將敗走歐盟市場
按照已獲歐盟通過的提案,對華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平均稅率將高達47.6%;其中,對尚德電力、賽維LDK、天合光能及晶澳太陽能等帶領企業的適用關稅稅率更達50%-60%的水平。此外,歐盟海關已從3月5日起登記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相關產品,一旦初裁正式落地,中方光伏企業今年3-5月間對歐出口也會被追溯征稅。
就“雙反”風聲傳出的2012年來看,我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額已同比下降45.1%至111.9億美元;今年前兩個月,對歐光伏出口額更降至12.7億美元的低位。有國內光伏企業高管坦言,一季度歐盟市場訂單同比已經減少逾半;如果反傾銷稅實施,恐怕只能退出歐盟市場。
對于反傾銷稅這一高額罰單,歐洲的上下游企業也憂心忡忡。行業研究機構EnergyTrend的數據顯示,目前歐盟地區中國光伏組件報價的主要范圍在0.52-0.58歐元/W,以此價格基準來計算,目前歐盟光伏電站的投入資金回報率在8%左右;一旦組件價格漲幅超過30%,加上德國補助金額從5月起將下調1.8%,投入資金回報率將減少1%以上。而歐洲那些為中國企業供貨的光伏設備廠商也將受損嚴重。
規避歐盟征稅不容易
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歐盟征稅后,我國光伏企業的應對手段不多,要么只有自認倒霉、減少對歐洲市場的出貨量,轉而拓展其他新興市場,力爭“堤外損失堤內補”。若要規避征稅且保住歐盟市場,企業要么把對歐出口光伏產品全部轉移到海外第三國生產;要么自身轉做品牌銷售,同時尋求合作伙伴從事海外OEM代工。
光伏企業自己去建設海外生產線,無疑將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海外設廠的目的國放在哪里?如果把光伏產品從該國再運到歐洲的話,運費、定價等對比歐洲本土的光伏組件是否仍具有競爭優勢?而如果通過OEM模式來運作的話,成本可以更低、規模也可以更大,但利潤也會攤薄,因為代工企業也要從中分羹。
目前,在光伏組件海外代工方面較有實力的公司主要包括偉創力、富士康以及Jabil。就在不久前,富士康已經與Sunedison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墨西哥為后者代工生產35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而偉創力也剛剛成立了可更新能源部門,已在尋覓中國新能源企業并洽談合作。但從國內主要光伏企業來看,尋求代工的意愿還不高;畢竟以目前國內的成本和條件,維持盈利已屬吃力,海外代工的利潤空間恐怕更加狹窄,很容易做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分布式發電難成“救命稻草”
盡管很多企業都表示要積較上訴,全力應對歐盟的的反傾銷舉措,力爭有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但畢竟“遠水難解近渴”,從去年就開始預熱的分布式發電,已被一些企業看做“救命稻草”。有市場人士也樂觀估計,到2015年,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可能超過20GW,今后5-10年的的光伏系統安裝量更會大大超過當前制定的總量目標。
但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國內的分布式發電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雖然多地陸續傳來個人自發電項目的零打破,畢竟只有一些難成氣候的示范項目,真實商業化的分布式新能源工程很少見,何況還面臨上網價格和政策等多重困擾。
樂觀主義者總是會拿歐美分布式發電的現狀來描述中國光伏產業的未來。雖然前景可觀,但有些差異必須要正視。國內現階段大部分城市居民住宅是高樓,幾十家共用一個屋頂,而歐美都是獨幢別墅或平頂屋地單獨建筑,適合自己發電自家用;其二,中國的民用電費很低,相對而言光伏發電成本就顯得較高;此外,受并網條件限制,只能是純自發自用,向國家賣電還不現實,何況白天的發電高峰期卻往往并非家庭用電的高峰期,這就涉及儲能問題。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