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31974次瀏覽
(二)目前市場狀況及行業發展趨勢
玻璃行業屬原材料工業,受國家宏觀經濟影響非常大。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入資金高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房地產、汽車等相關行業快速發展,較大地拉動了玻璃產品的需求,加快了玻璃工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平板玻璃產能增長迅速。特別是4萬億“擴需”拉動和“救市”政策出臺,使得2009年已出現下滑的市場起死回生,且異常火爆,致使2009至2011年平板玻璃產能連續大幅上升,3年新增84條浮法生產線,共計3.2億重量箱產能。
我國的玻璃下游市場主要由建筑業、汽車行業和出口等組成,分別占玻璃消費總量的75%、10%和5%。進入2011年以后,隨著新增產能的連續釋放,以及市場趨緩,房地產萎縮和國家抽緊銀根等多重壓力,平板玻璃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大于求”,企業庫存增加,價格大幅下降,多數企業出現虧損或面臨虧損。2011年平板玻璃累計產銷售率只有95.41%,是2000年以來較低水平;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持續下降,2011年12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67.93元/重量箱,普通浮法玻璃只有63.87元/重量箱,至2012年上半年已不足60元/重量箱。目前市場情況和價位是歷史上少有的。與此同時,重油、天然氣、煤和純緘等原燃材料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在產品價格下降和原燃材料價格上漲雙重擠壓下,2011年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僅23.08億元,同比下降73.37%;今年1至5月份全行業虧損3.5億元,同比下降113.48%,目前已有60余條生產線采取了限產措施,有53條生產線提前冷修或停產。平板玻璃總產能達11.8億重量箱,產能利用率不足60%。
上市公司表現也印證了目前玻璃市場的狀況。2011年以來,受地產板塊不景氣和玻璃產量增長影響,玻璃價格一路下跌,行業整體陷入不景氣。年報顯示,17支玻璃股份公司憑證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7%,2012年一季度玻璃板塊凈利潤同比下滑66%,呈增速下跌趨勢;只有那些在新興產業領域有所作為的個股表現值得評價,而那些仍然固守在傳統玻璃領域的個股則是只見量增,不有效果益。預計這種市場的分化趨勢仍將持續。
對目前玻璃市場,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低迷,原燃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企業面臨非常大壓力。我們暫時無法預計行業在整體低盈利狀態徘徊的時間長度和復蘇的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與2009年的強勁恢復完全不同,不是依靠需求的強勁回升,而是依靠供過于求背景下行業結構調整后達到的供需再平衡,這就決定了調整需要的時間可能相對較長。
在當前浮法玻璃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不能再走規模擴張的老路。我國平板玻璃總量已經很大,約占世界總量的60%,但價值卻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同類產品。企業發展應由規模擴張轉向品種質量,改變片面追求規模、數量的粗放發展模式,積較尋求行業發展的新亮點。
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
(一)發展無序和產能過剩問題
平板玻璃行業突出的特點:一是玻璃屬資源、能源消耗產業;二是生產連續性強,自我調節能力差,產能不易控制,易造成產銷不平衡和明顯的周期性波動。
我國玻璃行業周期性波動一般3至4年為一個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勢下,一些企業忙于投入資金擴張,隨后將陷入低谷。新世紀以來已經歷了三個周期,2009年至今是第四個周期。
根據經濟學家對產能過剩理論的研究,判斷某一行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一般依據生產能力超出市場需求能力的比例和生產能力利用率這兩個指標,當數值超過25%和低于75%即可認定存在產能過剩。
就玻璃行業來說,按照2011年產量7.85億重量箱、產銷率95.4%、產能11.8億重量箱計算,生產能力超出市場需求已達36.5%,產能利用率不足60%。因此,目前玻璃行業存在嚴重產能過剩。
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是存量非常大,二是落后產能退出對總產能的減少影響有限,新產能的增加遠遠超過淘汰的產能,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以及產品質量水平低形成的結構性過剩。這些因素也決定了玻璃行業治理產能過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行業產能過剩造成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對就業及社會穩定、資金和全部貿易等方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不及早治理,將會破壞產業健康發展,導致通貨緊縮,加大總量經濟波動的風險,妨礙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降低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決不能簡單低估產能過剩的風險與壓力。
當然,產能過剩是把“雙刃劍”,除造成負面影響外,由于其創造了一個相對緊張的市場競爭環境,促使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管理、調整結構,形成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產業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因此,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