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9214次瀏覽
自從去年4月份以來,多晶硅、光伏組件價格一路暴跌,加上市場需求不振,中國光伏制造業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之中。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超過九成停產,大批中小光伏組件廠商倒閉。就是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經營狀況陷入惡化。
數據統計顯示,66家已發布中報的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存貨共計達450.87億元,而這一數字在去年年中為374.71億元,同比增幅達20%。中報顯示,這66家光伏企業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降幅普遍超過50%,毛利率均低于10%。更有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出現了虧損。而海外上市的不少光伏中概股,毛利率更是出現1%以下甚至為負值。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光伏組件巨頭庫存嚴重、債務纏身,業界紛紛傳聞這兩家公司很可能被國有化。
民生經濟權益憑證電氣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分析師王海生指出,中國的光伏企業本來就要面臨硬著陸風險,歐盟“反傾銷”若立案,就會加快硬著陸。本來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只要一兩個月時間。
歐盟反傾銷
損人不利己
歐盟一旦對中國光伏業展開貿易制裁,中國光伏業勢必遭遇巨大沖擊。但是,歐盟的光伏產業也將是這一政策的受害者。
國家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分析指出,光伏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下降和中國產業技術進步,是中國光伏電池具有價格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歐盟某些企業聲稱的傾銷行為。作為生產光伏電池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進口價格近年來不斷下降,由2008年較高的近3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不到30美元/公斤,促使光伏電池價格不斷降低。因此認為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存在傾銷是沒有依據的。
精龍光電公關總監張宜林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表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業展開貿易制裁,一方面會大幅提升歐洲下游客戶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中國也勢必會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進行反制裁,歐盟的多晶硅、上游原材料及生產設備對中國的出口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從德國進口多晶硅材料是7.64億美元,從德國進口光伏電池生產用的銀漿原料為3.6億美元。中國累計從海外采購約400億元的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其中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進口占到了45%。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我曾與眾行業代表交換意見,大家的一致觀點是:歐盟的做法損人不利己,歐方應盡快來華磋商,解決貿易爭端。”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上一篇:河南二手玻璃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