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6457次瀏覽
【中玻網】隨著光伏產業進入“寒冬”,國內多晶硅市場嚴重供大于求,價格一跌再跌,除保利協鑫等個別廠商生產還算正常外,國內多晶硅行業開工率進一步下降,行業整體陷入困境。價格戰在產能過剩的國內市場愈演愈烈,而部分國外企業卻在競爭中獨善其身,2011甚至進口多晶硅超過6.46萬噸,為什么呢?
光伏行業由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由擁硅為王向技術為王轉變。從3月中旬至今,多晶硅價格再跌近20%,國內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生產出現虧損,面對光伏寒冬,部分國外企業卻在競爭中獨善其身。據中國經濟權益憑證報記者了解,大部分國家第二位的光伏設備廠商德國Centrotherm公司目前積壓在手的訂單金額達到5.082億歐元。
其一是國外企業可以獲得包括投入資金退稅、固定資產投入資金等各種補貼,即便出現階段性虧損,這些企業也可以依靠補貼來繼續維持,但國內企業則沒有類似補貼。而根本性的原因卻是光伏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為什么Centrotherm公司能夠逆市獲得如此大額訂單?其公司高管表示,是靠其引以為傲的前瞻性技術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其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0%,行業“寒冬”下,他們還在精鉆技術,去年以來連續刷新產品品質紀錄。作為國內光伏玻璃的有經驗制造商遠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長楊伯民指出,光伏產業鏈許多環節技術的要求很高,國內很少有企業能夠高層度涉足,甚至有的環節目前仍然是空白,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自2011年歐債危機引起的光伏寒冬以來,全部多晶硅市場價格降到了22.5美元/KG,這一價格比國內絕大多數廠家的成本還低。同時,國外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大量低價多晶硅沖擊國內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生產出現虧損,國內廠商不得不停產,眼睜睜地看著國外的多晶硅大肆進口。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已經產能過剩的多晶硅,而2011年中國卻進口多晶硅超過6.46萬噸,同比上升36%,進口多晶硅占據國內需求的半壁江山。這足以說明,在多晶硅方面,我國高能耗低質量的落后產能過剩,低能耗高質量的產能不足。而我國的多晶硅企業,在能耗和質量能夠達到全部先進水平,成本能夠做到30美元/KG以下的實際不到3家。遠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范漢祥認為,光伏企業必須拋棄以規模、低價取勝的競爭策略,打破核心技術,以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不斷下降,實現平價上網,較終以需求推動光伏產業的持續成長。
來自山西的一位光伏研發人員示,國內科研機構如中科院、上海交大太陽能所、浙江大學硅材料實驗室、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在產研結合上較國外機構還存在非常大差距。但是他們的發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將來依托中國作為全世界非常大的光伏制造基地這一優勢將得以更快的發展。他指出,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和國內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將有助于推動產學研相關技術的成果轉化,這些合作平臺也成為高等研發人才培養的搖籃。所以能否準確把握技術發展路線,未雨綢繆,并不斷提高,已經成為行業興衰的根本。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