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9784次瀏覽
【中玻網】“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面臨“產業低端化、技術空心化、市場邊緣化”、“融入資金難、融入資金貴”、政策舉措缺乏“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三大問題的同時,無論是產業界、還是學界和相關部門部門都對產能過剩、相關部門補貼兩個敏感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產能過剩、相關部門補貼都涉及相關部門的職能邊界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兩大問題進行梳理分析,理清現實和癥結所在,為未來產業發展中相關部門職能尋找方向和著力點。
有關產能過剩的探討
關于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有沒有產能過剩?”,二是“如果有的話,該如何面對?”。
(一)有沒有產能過剩
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在推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達到了某些政策目標;但是卻無意間扭曲了投入資金者的風險偏好、無風險投入資金收益率,并在投入資金者情緒的變化下加快和放大了行業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
以光伏制造行業為例,據報道,我國從多晶硅到組件的光伏制造企業總數已超千家,其中組件企業數量約占2/3,光伏組件建成產能達70GW以上,2014年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50%,半數以上組件生產企業仍陷于虧損狀態。
對于靠前個問題,筆者認為,面對部分領域已然存在的產能過剩,我們沒有必要諱言;同時,也必須客觀看待,沒有必要夸大事實。因為,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有其階段性和特殊性,屬于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不可避免。任何新興行業在趨于成熟時,都必然要經歷一個殘酷競爭的階段,這一階段將會出現兩較分化,一方面會顯現部分龍頭企業“大者恒大、強者恒強”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會出現部分中小企業倒閉的局面。而且,從長期看,這些領域的產業發展前景依舊廣闊。
因此,對于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應屬于“周期性產能過剩”,而非“結構性產能過剩”或“長期性產能過剩”,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歸結為因相關部門產業政策不適當而造成的“政策性產能過剩”。
(二)如何面對“產能過剩”問題
在承認“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就面臨第二個問題,即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應對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對待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領域的“周期性產能過剩”問題時,應同傳統產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或“長期性產能過剩”問題進行區分處理。
由于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國家的戰略導向,而且還具有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拉動GDP等一系列顯著效益。因此,相關領域發生的“產能過剩”并不可怕,正是表明行業正在經歷“洗牌”或“整合”階段,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依賴低價惡性競爭、缺乏管理能力的企業,在外部環境驟變的過程中面臨破產倒閉的結局,無需引起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士的大驚小怪,實屬正常現象。同時,為有效遏止過剩產能蔓延,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放大,需要關注產業政策的不當激勵,需要通過政策的優化和改變來加以解決。總的原則在于,相關部門部門既沒有能力準確選擇技術路線,也難以判斷企業是否能實現快速發展,因此,應減少對微觀主體的直接干預,更多要通過市場機制解決,更多應利用消耗與排放的法規、價格等相對市場化的舉措和嚴格的執法,以加強對企業決策的科學引導,鼓勵技術進步、實現優勝劣汰。
具體而言,相關部門部門所應做的,一是允許市場的自發淘汰,避免“大而不倒”的直接支持方式,阻礙產業的“優勝劣汰”;二是在市場回暖時,防止部分已停產或減產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引起新一輪的盲目擴張;三是鼓勵企業提升技術能力、合理降低成本,通過以縱向的上下游供應鏈整合為方向的高層度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四是應該加強對行業產能的客觀、理性預測,并進行提示和預警。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中玻網】日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旗濱集團:我國先階段光伏產能已經超出全球需求,公司光伏產品應收賬款節節攀升,貴公司對光伏產...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