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6835次瀏覽
【中玻網】隨著7月15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的出臺,光伏為炎炎夏日再添了一把火,光伏股應聲大漲。按照《意見》,中國在未來三年,每年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
與2011年光伏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規模相比,出臺的《意見》顯然為光伏上下游的企業都畫了一張大餅。
政策的頻繁利好或許不難理解,歐盟“雙反”的大劍砍到光伏業身上以后,中國光伏業較重要的出口渠道被堵死。對于所有光伏企業而言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尋找海外新興市場,二是深耕國內市場。
在中國城鎮化的大口號下,國內光伏市場的機遇不可小覷。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光伏業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關于其產能過剩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大部分國家光伏產能過剩為10吉瓦,2012年這一數字達到22吉瓦,而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據大部分國家60%以上。
耐人尋味的是,光伏業產能過剩并非共識,甚至在部委之間也存在著爭議。在《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發布以后,工信部就初次提出太陽能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但與此相對,科技部卻認為多晶硅領域存在“產能過剩”的判斷有失公允,隨后發改委亦沒有在審批環節對光伏業一路高歌的產能進行控制。
部委之間的爭議,或許可以從統計口徑上加以解釋。但自從2011年光伏業遭遇拐點之后,光伏企業庫存積壓、價格下滑,再加上信貸收緊,一時間光伏業哀鴻遍野,產能過剩一躍成為共識。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掌握著投入資金審批大權的發改委為什么沒有在審批環節加以控制,讓中國的光伏業一路高速擴張?面臨著云波詭異的市場環境,相關部門部門又是否擁有風險控制觀念,預見或籌備了光伏業寒冬的對策?
在中國,掌握著企業審批決策大權的往往不是企業本身,而是相關部門部門,這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處于部分失靈狀況。而因為審批權所帶來的尋租空間,相關部門部門所代表的公正性又惹人質疑。
近日,在光伏業剛剛曙光乍現之時,發改委研究員又表態光伏產能過剩是暫時的,5年以后或遠遠不夠。對于時時揣摩相關部門態度的光伏企業而言,各種相關人士說法莫衷一是,也許到了應該讓市場發揮力量、將審批環節弱化,把決策權交還給企業自身的時候了。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上一篇:關注光伏政策進一步落實的明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