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14477次瀏覽
據博物館講解員孫昕介紹,玻璃較早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在西亞和埃及。而中國較早出土過西周時期琉璃制品。在博物館展出的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琉璃耳杯,距今兩千一百年,是中國現存較早的模具鑄造容器。
孫昕說,在中國,玻璃多源于神話和傳說。玻璃也有“流蠡”之稱。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獻西施于吳,西施淚別范蠡,淚流琉璃璧,后范蠡不負所托,終迎回西施,攜子之手,相忘江湖。
據介紹,西方玻璃行業經歷漫長的“古代文明”、“古典文明時代”、“中世紀文明”、“文藝復興時期”,出現大量玻璃工藝技法。西方玻璃藝術品通過絲綢之路傳往各地。
兩漢魏晉時期,中國玻璃鑄造工藝逐漸完善,玻璃器皿成為上層高等人群斗富的“寶物”。唐宋時期,中國玻璃飾品成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而中國的玻璃制造技術集大成于明清時期,顏神鎮(現在山東淄博博山區)為主要生產中心。康熙在皇宮內廷設立玻璃廠,中國古代玻璃工藝水平臻至無缺。
老員工夢回耀華
據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館長郭繪宇介紹,博物館的“前世”是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耀華玻璃廠的老廠房。
秦皇島被譽為“玻璃之城”。1922年,民族實業家周學熙與比利時烏德米財團合作創辦耀華玻璃廠,拉開了中國當代玻璃工業的序幕。當時的耀華玻璃廠是亞洲靠前個擁有“弗克法”生產線的廠家,被譽為“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后,耀華玻璃廠收歸國有,成為新中國玻璃工業的產業龍頭。
“這座樓已經有近百年歷史了。”郭繪宇指著博物館說,博物館就是在玻璃廠的電燈房和水泵房的舊址上建造的。以前耀華玻璃廠現在僅存電燈房、水泵房和一座水塔。
郭繪宇說,博物館建成后,很多玻璃廠的老員工都來參觀,這里成為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張亞華是耀華玻璃廠的老員工,她和丈夫都是耀華子弟,父親曾任耀華玻璃廠的廠長。耀華已經成為她的記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記憶中的耀華是一眼望不盡的高高煙囪和廠房,上班鈴一響,工人們像潮水一樣奔向工作崗位。”張亞華回憶說,她就在博物館所在的電燈房和水泵房里工作,連這里鐵質長梯的坑坑洼洼都知道來歷。
在張亞華看來,雖然耀華老廠房已經拆了,但是博物館留住了耀華的魂,老員工是耀華的根,總有一天耀華玻璃廠還會像以前一樣輝煌。
博物館的“今生”
據解說員孫昕介紹,玻璃制品用途越來越廣泛,大到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玻璃蓋片,小道日常用的杯子、鏡子。
而在玻璃博物館中,一座座璀璨奪目的玻璃藝術品也吸引了記者的視線。
孫昕說,玻璃材質晶瑩剔透,用玻璃制成的藝術品具有獨特的美感。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展出了關東海、莊小蔚、楊惠姍、王俠軍等多位中國玻璃藝術家的作品。在現代琉璃藝術家、曾獲得寶島金馬獎較佳女主角的寶島女演員楊惠姍的作品《禪花不語眾妙法》中,嵌進玻璃里面的十個佛頭對著一朵鮮花笑而不語,讓人領略到了玻璃藝術的奇妙。
博物館中也有各種游客互動的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玻璃的制作過程。博物館旁邊還設置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主題餐廳和休閑廣場。
郭繪宇說,建立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的目的就是為了展示玻璃的魅力,讓游客了解玻璃的前世、今生,為“玻璃之城”留住耀華玻璃廠這樣古老的記憶,讓玻璃深入人們的休閑娛樂和文化生活。(崔濤 王寶德 尹永吉)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中玻網】日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旗濱集團:我國先階段光伏產能已經超出全球需求,公司光伏產品應收賬款節節攀升,貴公司對光伏產...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