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8952次瀏覽
【中玻網】或許是因為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瘋狂,或許是晶硅光伏電池持續的不景氣,讓行業格外的思念過往,總之被光伏行業遺忘的薄膜光伏電池近段時間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在光伏電池領域,薄膜與晶硅一直是一對冤家,通常情況下從事上述兩種技術路線的企業相互掐架,質疑對方的發展前景。但令人遺憾的是,薄膜與晶硅在中國光伏領域都沒有站住陣腳,一個規模大卻苦于無處消耗,一個受損小卻未帶來規;K员∧づc晶硅根本不存在路線之爭問題,因為整個行業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誰能笑到較后還需繼續觀察,畢竟市場是檢驗技術路線可行性的惟一試金石。
2007年左右,多晶硅價格高達500美元/公斤,相應的晶硅電池成本較高。與此同時,薄膜電池雖然轉換效率低,但其成本也低,引起了許多投入資金機構和光伏廠商濃厚的興趣,薄膜電池由此進入研發高峰期。目前已經能進行產業化大規模生產的薄膜電池主要有3種:硅基薄膜電池、銅銦鎵硒薄膜電池(CIGS)、碲化鎘薄膜電池(CdTe)。但是,僅僅幾年多晶硅價格從500美元/公斤降至不到20美元/公斤,晶硅電池制造成本驟降,薄膜電池特有的成本優勢也就不復存在。失去成本優勢,加之較低的轉換效率,薄膜電池漸漸失寵,晶硅電池則乘勢而上。
光伏行業發展到今天,晶硅光伏電池產業化造成了產能過剩、價格暴跌、利潤下滑等諸多問題,使得晶硅光伏企業迫切需要轉型,于是薄膜再次被提上日程?梢哉f近段時間興起的“薄膜熱”并非薄膜電池技術發生改觀,主要是“晶硅冷”帶來的結果。
薄膜電池空間尚存,前途未卜
根據李河君的描述,薄膜電池弱光發電效果好,對光照角度也沒有晶硅電池要求高,特別適用于屋頂等分布式發電領域。同時,不在“雙反”之列的薄膜光伏電池,將填補晶硅電池因雙反留下的市場空白。漢能聲稱,薄膜電池平均10%的轉換率實際上相當于晶硅電池17%~18%的轉換,因為薄膜電池對光照角度要求不高,即便是陰天也可以發電。此外,從成本方面看,目前晶硅電池組件售價約為3~4元/瓦,漢能薄膜電池在性價比上已經能夠與晶硅電池相媲美。薄膜電池是否真的具備上述優勢暫時不得而知,但從多個薄膜光伏廠商退出市場的狀況來看,薄膜電池暫時的發展前景不是非常樂觀。下面,我們著重分析一下薄膜電池的市場現狀。
正面代表企業:Firstsolar
Firstsolar2012年第三季度凈盈余8790萬美元,雖不如去年同期的1.965億美元,卻遠強于中國多個一線晶硅電池企業。Firstsolar的現狀不能代表整個薄膜電池領域,因為其技術優勢明顯。該公司利用薄膜技術已成功將電池片的平均轉換效率從11.7%提升至15%,并投入到大規;a中,這是許多破產的薄膜電池企業所不能比的。薄膜電池技術含量高,需要摸索和改進的空間大,穩定的核心技術團隊和深厚的技術積淀較其重要。所以,任何欲進入或已經進入薄膜電池領域的企業,要想復制一個Firstsolar是很難的,或者說短期內根本不可能。
反面代表企業:Konarka、歐瑞康、應用材料、無錫尚德
美國知名的薄膜電池技術性領導企業Konarka公司今年6月初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無法獲得資金和訂單支持,財務狀況陷入危機。Konarka公司成立于2001年,團隊成員都是光電領域里全部知名的科學家,包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倫·杰伊·黑格。Konarka的光電塑料電池效率只有8.3%,雖然曾獲得美國相關部門650萬美金支持,但Konarka電池轉換效率仍難以打破10%的效率。
薄膜光伏電池設備供應商歐瑞康2012年3月份宣布,將太陽能事業板塊整體轉讓給日本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TE,著力發展規模非常大、表現較強的業務領域。而另一看好薄膜電池前景的大品牌企業美國應用材料早在2010年下半年,就宣布退出非晶硅薄膜電池設備生產行業。
同樣遭受“杯具”的還有中國光伏龍頭企業無錫尚德。2010年無錫尚德關閉正在建設中的薄膜電池廠。無錫尚德CEO施正榮多次表示,薄膜電池不具備競爭性,因為轉化效率太低。2011年底,光伏業內傳言,尚德此前一直處于秘密研發中的碲化鎘電池已進入較后階段,如無意外,將于明年實現量產,但至今沒有下文。根據尚德內部人士透露,當時Firstsolar碲化鎘電池的轉換效率可達11%~12%,實驗室水平在13%~14%之間,而尚德碲化鎘電池轉換率只有8%,一直沒有打破10%。該人士同樣表示,碲化鎘電池技術是Firstsolar研發多年的成果,其他企業很難介入,更難尋求短期內有大打破。
回顧薄膜光伏電池的發展史,可以說除了Firstsolar外,許多薄膜電池廠商雖使用完全不同的技術方法,但似乎所有廠商的命運一致,要么關門要么虧損。薄膜電池技術壁壘高,生產企業少,并未形成較強的競爭格局,僅是幾個實力強大的企業在孤軍作戰。因此,薄膜電池肯定仍有探索和改進的空間,但并不代表這就是光伏產業新的發展方向。畢竟,薄膜電池的諸多優勢仍處于理論階段,沒有大規模的應用,也就很難去檢驗較終的使用效果。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下一篇:近年來我國遭遇光伏“雙反”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