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4769次瀏覽
【中玻網】用巴菲特那句“等到潮水退去之后,才會看到誰在裸泳”形容眼下的光伏產業再合適不過,巨頭瀕臨存亡危機,全行業洗牌在即,資本、行政力量聞風退散,苦捱日子的只剩下企業家和員工們。
然而,哀鴻遍野中,也有幸存者逆勢生存。2012年上半年,與尚德、賽維等巨頭動輒虧損2億—3億美元相比,中國非常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凈虧損約4250萬美元,盡管持續盈利金身已破,但其成本控制與技術能力依然業界優異。
晶科能源是另一家光伏幸存者的代表。2011年11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光伏企業中,晶科是僅有的兩家盈利的企業之一,盡管今年上半年爆出凈虧損3億多,但它仍被認為是光伏行業中相對穩健的企業。
“適當的才是好的,不是發展越快就越好。”晶科能源CEO陳康平告訴《中國企業家》。搞財務出身、2002年曾被評為“臺州市會計”的陳康平,其上海總部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字—厚德載福,在他看來安全與穩健便是福,“傻子也想過好一點的日子,但做企業野心不能過大,步子不能過快。”他說。
本刊采訪發現,在全行業身陷生存危機的情況下,沒有哪家光伏企業可以置身事外,但保利協鑫、天合、晶科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卻憑著自己強大的生存邏輯和遺傳因子,在行業危機來臨時免受破產威脅。
這一方面是由其所處的行業位置與規模決定的,他們不像尚德、賽維光環籠罩,需要不斷擴產維護行業地位,也不像他們一樣可輕易獲取更多資源,從而發生反應膨脹的野心。
但從根本上講,過去五年是他們如何成功抵制誘惑、控制需求、增強控制力的故事。無論朱共山,還是陳康平都有傳統行業的經驗。進入光伏行業之前,朱共山經營的是熱電廠,成本、技術和融入資金對朱來說已經深入骨髓。陳康平此前則是蘇泊爾電器的CFO,嚴格控制現金流是他的必修課。
這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他們在產業切入、擴張戰略、成本控制與管理方面的與眾不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無缺無瑕,甚至保利協鑫和晶科都曾身陷丑聞。但作為“幸存者”,他們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行業整合時刻即將到來,他們會成為未來的行業帶領者,還是會重蹈尚德、賽維的覆轍?
抵御誘惑
過去半年是陳康平進入光伏行業以來較如履薄冰的時期,國內十大光伏巨頭毛利率均在10%以下,組件毛利一度只剩下百分之零點幾。主管財務與江西上饒生產基地管理的陳康平,在上海與上饒之間跑動得更加頻繁。
39歲的陳康平是典型的“高富帥”,雖性格略內向卻韌性十足,在蘇泊爾從成本會計一直奮斗到CFO。2006年12月,他離開蘇泊爾,與李仙德(董事長,陳的妹夫)、李仙華兄弟一起創辦晶科能源。得益于市場快速成長,晶科從2008年硅片產能的80MW,到2012年預計全年光伏組件總出貨量至1000MW。
2008年資金危機后,他們改變了硅片生產商的定位,向硅片、電池、組件整體化轉型,以期與市場直接對接。2010年高峰期,同行屢在單一領域喊出“大部分國家靠前”、“亞洲靠前”時,外部供應商、內部高管都擔心晶科整體化策略會拖慢發展步伐。
那時,硅片、電池市場供不應求,電池一度賣到10.3元1W,而組件只有12元1W,這意味著把硅片做到電池再做成組件,毛利率增值部分較少,反而不如直接賣電池或硅片回籠資金更快。
不斷有地方相關部門官員給出較具誘惑的條件:“康平啊,賽維現在是多少規模,你們怎么樣啊?你要我什么政策?”對于陳康平而言,這些都很誘人,也容易讓人沖昏頭腦。
抵御單一領域產能擴張的誘惑,避免被外界雜音干擾需要決心,陳康平認為唯有做整體化才能夠培育市場,他堅持硅片、電池、組件三個領域產能持平,上下游自我配套。陳康平說,得益于提前布局,2011年歐債危機后硅片、電池訂單大幅跳水,晶科手中依然有單可做。
陳康平的風險意識來自于過去蘇泊爾的經歷。在蘇泊爾16年,他已經習慣了不跟風盲目擴張,而根據自己的定位和市場潛在的增長勻速發展。
外界普遍認為,晶科的逆勢生存得益于過去“不碰硅”的選擇,沒有大的錯誤投入資金。當賽維、尚德這樣的光伏巨頭深陷多晶硅、薄膜電池投入資金泥沼時,沒有明顯投入資金負擔的晶科反而可以“輕裝上陣”。
多晶硅價格曾一路瘋漲,2008年初,當晶科與資本市場接觸上市事宜時,投入資金設立資金、券商普遍提出“沒有長單怎么上市啊?”囿于資本市場壓力,晶科與美國HOCO簽了一張每年兩三百噸的長單,比起尚德等巨頭而言小得多。
但自簽署協議起,陳康平心中始終惴惴不安,“簽署長單需要2000萬美元的預付款,同時鎖定那么高的價格,一旦市場發生變化,代價將是較其高昂的”。2010年5月,晶科成為資金危機后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為防止夜長夢多,他們很快將手中的長單一半轉手于人。
在“擁硅為王”的時代,許多光伏企業開始涉足硅料生產,內蒙古、新疆等地方相關部門頻頻伸出橄欖枝,勸說陳康平在當地投入資金,且提供了較具誘惑力的條件。
是否跟風投入資金多晶硅,陳康平和李仙德幾次權衡。晶科也曾一度計劃在新疆建硅料廠,但還是在前期規劃階段擱淺。
“當時太多的企業涌進,相關部門給我們提供便宜電價也會提供給別人,我們也沒有很強的項目經驗和競爭優勢,覺得還要等一等。”陳康平很清楚,相關部門給再多的錢都是借而不是送。
Martec邁哲華(上海)投入資金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則給出另一種解讀:“一些企業當時不是不想擴產,而是拿到資金和支持沒有尚德和賽維那么多。如果晶科和昱輝能夠像尚德和賽維一樣輕易獲得各種資源,或許也會像它們一樣擴張。”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