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5987次瀏覽
【中玻網】太陽能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的競爭之地,不過現在也已逐漸籠上政治陰影。
所謂的貿易戰的靠前場“傷亡”就是曾經為美國市場生產硅片與電池的中小型中國企業。鑒于歐洲市場不斷縮減以及歐盟很可能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甚至中國一線光伏企業也受到負面影響,紛紛尋求“自由”的新興市場來替代的德國與意大利市場。
在中國企業重組或退出之際,其它亞洲企業正準備填補這一空白。
兩家通過“家族臍帶”連結在一起的韓國企業正大步進軍美國市場。韓國非常大的光伏硅片制造商Nexolon(1.7GW)與OCI化學企業子公司OCISolar合作在北美建造太陽能電廠此舉被視為目前太陽能行業盈利的較后途徑。Nexolon在美國子公司NexolonAmericaLLC將作為OCISolar的伙伴參與規模400MW的圣安東尼奧太陽能發電項目(SanAntonioSolarPowerProject)。
NexolonAmericaLLC已與OCISolar簽署了一項495MW光伏組件協議,將在圣安東尼奧地區建造200MW的組件工廠,招聘800多名職工,其中75%將從事可更新能源產業。同時10億美元的建造資金將投入到該地區。這些電廠主要為CPSEnergy建造。目前,OCISolar已經在北美市場開發150MW的光伏項目,因此,位于得克薩斯州資金額達12億美元的項目對于該企業而言是一次“大手筆”。
OCISolarPower總裁TonyDorazio表示:“OCISolarPower為美國可持續能源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這個項目不僅可以作為美國社區公共與私營部門的合作模式,也可以為新能源開發中心勾畫新藍圖。”
近日,這兩家企業公布了季度財報。Nexolon二季度虧損,預計將于2013年一季度回歸贏利。多晶硅片的加工成本下降至每瓦0.16美元。二季度,該企業的N型以及全方單晶(FSQM)硅片的出貨量占總出貨量的17%,此外,鑒于更低的制造與材料成本,FSQM硅片改善了利潤率。
隨著現金流不斷改善,Nexolon債務已減少280億韓元。然而,為了公司成長,該企業還需要現金。Nexolon正準備進入市場出售股權以期籌集780億韓元的資金。盡管Nexolon已經掌握了市場中較先進的硅技術,但備受產能過剩與庫存積壓困擾的光伏市場令該企業的硅片業務處境艱難。組件集成增加利潤。正如一些先進中國光伏硅片企業一樣,聯合實力強勁的開發商,即使不盈利,至少也能保持營收穩定,等待更好的時機。
通過OCIChem,Nexolon另一個強勁優勢就是可以獲得大部分國家級別的多晶硅。日前,中國相關部門宣布針對韓國與美國進口多晶硅開展調查(作為美國“雙反”的報復行為),而OCIChem與絕大多數一線中國光伏企業訂有長期合同。這一局勢很可能能檢查到OCI是否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進行傾銷。隨著多晶硅繼續產能過剩以及客戶拒絕交付,OCI處境也將不妙。
2013年末,該企業將在現有的42000MT上增加10000MT的多晶硅。OCI聲稱擁有大部分國家較低的現金成本,10000MT的去瓶頸項目可以令每千克成本削減2美元,未來OCI的產能為52000MT。
另一家韓國關聯的企業韓華新能源8月8日正式推出韓華新能源正式推出了其較新分公司:HanwhaSolarEnergyAmerica(HSEA)。該企業通過項目融入資金與EPC來擴大其北美下游產能,該子公司主要服務于公共事業與商業部門。
HanwhaSolarEnergyAmerica重要地位執行官MatthewMcCullough表示:“公司已經在北美市場擁有1GW的光伏項目。在項目發展中,新品牌HanwhaSolarEnergyAmerica代表著一股強大力量。從制造到項目開發再到融入資金,HanwhaSolarEnergyAmerica的全新力量都可以允許我們成為北美市場中優異的太陽能源服務提供商。”
不過韓華新能源在中國大陸運營一家電池制造廠,韓華集團如何克服美國的征稅值得拭目以待。
昨日,韓華集團發言人證實韓華對收購破產的德國光伏企業Q-Cells很有興趣。Q-Cells的總產能為950MW,其中700MW的產能位于馬來西亞。倘若收購成功,Q-Cells位于馬來西亞電池產能達700MW的制造工廠對于進軍美國市場的韓華集團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與OCI一樣,韓華集團也展現出對多晶硅的熱情,該企業即將建造產能10000MT的多晶硅工廠。該企業預計2020年成為大部分國家性太陽能大戶,產能高達4GW,投入資金金額達60億美元。
除了美國市場,韓華集團在中國與歐洲市場也均有項目。分公司HanwhaSolarEnergyEurope在葡萄牙有17MW的項目,近日在意大利的組件出貨量為47MW。韓華集團及其子公司與光伏項目開發商S.A.G.Solarstrom在意大利為40MW的屋頂安裝建立合作關系。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確保美國太陽能行業未來的是技術、效率以及低成本,而非貿易障礙與排斥。在這樣的前提下,韓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發展才值得期待。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