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我國稀土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內容。如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和自然保護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必須認真研究和回答的重大問題。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稀土產業成績令人矚目。然而,我國稀土產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會嚴重制約我國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絕大多數稀土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經濟效益下滑,產品價格持續低迷;一些新上馬的稀土企業,其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資源的過量消耗和自然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據資料顯示,由于多年來超市場需求的大量盲目開采,造成稀土市場嚴重供過于求。個體礦點亂采濫挖屢禁不止,棄貧采富、用土壓礦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資源開采的回收率低,國營礦山一般在60%,個體礦山僅達到40%。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場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約8萬噸,而目前我國稀土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8萬噸,實際生產量超過10萬噸,有80%以上的過剩量。
稀土學會考察團在調查南方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時發現,由于南方稀土礦含量特別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幾,因此提取稀土時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過來倒過去,象是搞"翻山運動"。
據測算,每生產1噸南方稀土離子礦,產生尾礦2000到3000噸,年產1000噸稀土原料的礦山,尾礦超過20到30萬噸,占地約20多畝。采礦點的不斷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積流失。據報道,江西稀土礦的開采冶煉使贛南地區約有1500萬畝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4000多萬立方米尾沙廢土未得到妥善處理,水土流失嚴重;贛江水系河床升高,據有關部
門報告,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自然環境惡化,四川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稀土"熱"時,縣、鄉、村、個體和私營業主紛紛開礦。包頭的白云鄂博礦也不例外,由于該礦是以輕稀土和鐵混合的共生礦,包頭鋼鐵(集團)公司每年從鐵礦石中分離出的稀土礦高達四五十萬噸,國內企業和
出口合計需求只有十幾萬噸,每年三四十萬噸的剩余原料堆積如山,加上一些私營礦點象打″游擊戰″一樣亂采濫挖,造成包頭大量的稀土資源閑置,同時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報載,1998年,包頭市5家稀土冶煉廠使該市2萬多頭只牲畜受污染生病,草場受污染面積達658平方公里。由于稀土原料的供過于求,造成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生產規模的盲目擴大,低水平重復建設增長過快,加劇了市場供需失衡,企業間的不規范競爭、競爭降價、壓價傾銷現象十分突出。一些企業為了保護市場或搶占市場的一席之地,不惜血本地犧牲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有的甚至慷國家之慨,進行自相殘殺。目前,不少稀土產品價格已接近成本,有些產品開始賠本傾銷,贏利產品已是寥寥可數。如此自相殘殺的結果,只能是企業受害,國家受損。20世紀90年代初"稀土熱"的深刻教訓,相信稀土界同行們還記憶猶新。首先是礦山資源的浪費。當時南方礦山一些采礦點置國家有關的稀土開發、開采的規定而不顧,使經多年整頓保留的近100多個生產礦點,一夜之間增加了400多個,到1996年底,這些礦山由于效益不好絕大部分都關閉了,僅礦山建設一項損失就達上億元。稀土資源的損失以多開采1萬噸離子氧化物資源損失量約為5萬噸計算,實際資源損失量達2~3萬噸,當以10億元計,而這些資源損失是無法再回收和再利用的。其次是稀土分離廠重復建設使供求關系失去平衡,造成許多廠建成又關閉,這項損失估計在3億元以上。再次是低價競銷的"內耗戰"愈演愈烈,致使產品價格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甚至賠本的境地,較明顯的是氧化釔、氧化銪等中重稀土產品下降了2~3倍,其他稀土產品也下降了20~50%,僅此一項損失至少在3億美元。較后是企業虧損造成的巨額損失估計也達億元以上。以上這些惡性循環競爭已嚴重地擾亂了正常的稀土市場秩序。
實現我國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制經濟要求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受法律約束和規范。同時,市場經濟又是競爭經濟,競爭經濟又要求競爭主體必須依法競爭、公平競爭、有序競爭,任何離開法律約束的惡性競爭、無序競爭都是市場經濟所不允許的,與科學發展觀是背道而馳的。筆者認為,當前稀土市場的競爭是較不正常的,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然還會引起新一輪的"稀土大戰",到頭來真實蒙受經濟損失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讓外人"坐收漁利";自然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嚴重,是斷子孫路的行為。對此,稀土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靠前、規范礦業秩序,加強資源保護,合理開采,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我國稀土產業無序競爭的源頭在于礦山開采和礦產品的經營上,在超額利潤的驅動下,礦山盲目開采擴建,亂采濫挖嚴重破壞資源。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是"國寶",屬于國家保護性開采礦種。池浸開采方法稀土回收率低,只有30%~50%,嚴重破壞自然環境。包頭稀土礦資源利用率約6%。國家應從立法上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規范礦業秩序,嚴格執行采礦許可證制度,嚴禁無證采礦,制止亂采濫挖行為;應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對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執行國家保護性開采政策,對違法者給予停止或取消采礦權。要合理規范資源利用總量和開發力度,加強科學研究與
管理,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國家一方面還要加強各省在稀土總量控制上的聯合行動,打破省區界線,實行總量控制;另一方面還要限制生產雷同產品和初級稀土化合物,禁止低價出賣稀土資源的行為。
第二、加強三廢治理,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我國稀土產業只有貫徹環保靠前的原則,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稀土工業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還占相當比重。江西、福建、廣東南方地區采用池浸工藝嚴重破壞自然環境,每開采10噸稀土氧化物要破壞160~200立方米地表植被,要剝離表面和出池尾沙達1006~1600立方米。全國稀土冶煉企業100多家,其中相當部分企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發展初期存在基礎薄弱,技術起點低,治理欠賬多,小型企業生產技術設備落伍,無環境治理設施,粗放經營。稀土焙燒、冶煉和電解系統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未經處理或治理不達標,稀土濕化冶煉產生大量廢水,含有氨、氯、硫酸根、氯離子和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達幾倍到幾十倍。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稀土工業在環境治理方面還有許多艱苦的工作要做。國家和地區有關部門一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治理整頓稀土企業環境污染問題落到實處;嚴格執行環保法,打擊地方保護主義,對那些污染環境嚴重的企業要限期進行治理,經治理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堅決實施關停并轉,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二要加強技術改造,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環境污染的標本兼治。三要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在環保工作中的作用,研究開發純凈采、選、冶新工藝,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改變目前末端治理的被動局面。
第三、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我國稀土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資源有限,創新無限,科技創新對發展我國稀土產業至關重要,是提高我國稀土產業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源泉。科技創新可以解決稀土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和應用領域的研究,提高設備工藝裝備水平,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雖然是稀土大國,但不是稀土強國,無論在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種方面,還是在專利擁有、高附加值產品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應用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國稀土行業的整體經濟效益都很低,其根本原因是科技創新意識不強,技術開發能力不夠,產品技術含量還比較低,因此,我國稀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充分依靠科技創新,才能走出一條高起點、精產品、高質量、多品種、低能耗、效率高益、可持續的內涵式、集約式的發展道路。具體地說,就是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高技術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應用產品,比如高綜合性能稀土貯氫合金材料、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新型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電子陶瓷、高性能稀土
光學玻璃材料、稀土納米材料等等,并使之實現產業化,形成產業鏈,從而提高我國稀土產業的科技水平,增強企業的全部競爭能力和產業持續發展的后勁。另一方面,我國稀土企業要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為稀土工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要根據發展目標,做好核心技術的開發、引進與儲備,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同時,還要加強對稀土資源的綜合利用、更新回收、環境保護、礦山安全等關鍵性技術的開發研究,重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條件的大企業集團對基礎理論和前瞻性重大課題的研究。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科學的人才觀要求必須樹立人才資源是靠前資源、人才優勢是靠前優勢的觀念;必須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較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必須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人才評價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必須建立對人才的激勵機制,營造一個培養人才、留駐人才、吸收人才的良好環境。近幾年來,我國稀土企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導致稀土經營人才、應用研究人才短缺,導致稀土經營
管理水平不高、稀土應用產品開發緩慢。因此,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尤其是要點培養一支高層次的人才隊伍迫在眉睫。一是以提高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國內外市場,懂經營、善管理、會打理資金,具有全部水平的經營管理者隊伍;二是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學有專長、熟悉本有經驗較新知識的技術骨干隊伍;三是以提高技術能力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素質一體、技術精湛、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技能工人隊伍。我們只有結合稀土企業發展的實際,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三個層次積較開展多渠道、整體化的培訓,全力構建學習型企業,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能夠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圍,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稀土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是我國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密切,市場大部分國家化特點突出,其后續產業鏈發展空間廣闊,只要我們順應國家產業導向,堅定地沿著一體、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我國稀土產業才會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