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企業來說,生死存亡的特殊時期總讓人刻骨銘心:無論時間流逝多久,它都在員工的記憶深處鐫刻,永不磨滅。走進安徽華光集團,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興企戰略唱響奮進曲
1996年7月,
玻璃行業一體虧損。
原蚌埠
浮法玻璃總公司的產品也大量積壓,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新的領頭人孫東興走馬上任了。
面對壓力,孫東興和班子的其他成員堅信:要改變企業面貌,力量來自員工。他們廣開言路,凝聚群眾智慧,確立了“強頭、壯身、活尾”的企業發展戰略。
他們把“強頭”作為興企戰略的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和建設優異原料基地,依托鳳陽的優異
石英砂資源,建成華東地區非常大的優異硅質原料基地,贏得了市場主動。他們還未雨綢繆,擬同唐山堿廠等企業合作開發定遠鹽礦,建設年產60萬噸的堿廠。并著手建設重油基地,以滿足企業發展對天然氣和重油的需求。
1996年,原蚌埠浮法玻璃總公司僅有一條在全國行業中規模較小、技術落后的35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為了“壯身”,企業毅然投入資金2.3億元建起當時國內較先進的5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提起當初的決策,時至今日,集團總裁孫東興仍滿臉凝重地說:“這可是華光上的生命線啊!”
從困境中拼殺過來的華光人又著手發展玻璃的下游產品,實施興企戰略中較激動人心的篇章———“活尾”。他們要點發展光電顯示材料、玻璃深加工和新型環保化學
建材等高附加值產品,先后投入資金7.8億元從美英比意等國引進IT0導電膜、中空、鋼化、夾層和化學建材系列玻璃生產線,使企業形成具有高科技、高品位、高適應性、高附加值的“玻璃衍生”產品群,從而躋身全國玻璃行業的“排頭兵”之列。
1996年7月起,華光人創出的業績越來越輝煌。2004年,企業總資產已達15.2億元,產值和銷售收入雙雙實現5.5億元,利稅接近0.7億元。
技術創新邁上騰飛路
伴隨企業經營的穩步增長,不甘平庸的華光人又自我加壓,向技術要效益,向技術要市場,走企業創新之路。華光集團主動同科研院所的相關人士學者“結緣”、“攀親”,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集團1999年對35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實施“保窯”戰略,使這條原來每4年要大修一次的
玻璃窯爐一直平穩運行到現在;運用信息技術和適用技術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使浮法玻璃生產線“一線多能”、“一線多品”,該項技術獲省科技進步獎;在建設變新產線時,他們采用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使ITO導電膜二線比一線節約0.2億元,產能卻提高4倍,四線又比三線節約0.8億元。該項目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利用原有存量資產建成的5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投入資金只是國內同類型生產線的1/3……
在華光,你無時不沐浴著科學的春風,感受著技術的力量。該集團有國內玻璃行業高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由國內外玻璃和新材料行業卓有建樹的25名相關人士組成的相關人士委員會;加入了清華大學與企業共同組建的校企合作委員會,并與浙江大學建立產學研一體合作關系;每年召開一次科技大會,設立科技進步獎和開發效益獎……至今,集團用于科技進步的總投入資金已近8億元。正在實施的玻璃新材料工業園項目,圍繞集團現有的500噸和350噸浮法線進行富氧燃燒、油改氣、余熱發電、自動化系統等改造項目,圍繞控制環境污染、發展循環經濟而解決長石粉、白云石粉料進廠的綜合利用項目等,預計總投入資金將達11.2億元。
資本運作初圓擴張夢
華光集團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蚌埠
平板玻璃廠,1993年在此基礎上組建了蚌埠浮法玻璃總公司。1997年11月,他們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框架,成立了國有獨資的安徽華光玻璃集團有限公司。
2000年,華光集團進行二次改制,他們同浙江大學、國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業設計院、蚌埠建設投入資金公司聯合發起成立安徽方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8日,“方興科技”在上海經濟權益憑證交易單位成功上市,為企業籌集資金2.24億元,使發展有了較強的資金保證。
在資本運作方面,華光集團在“一業為主、多業并舉”、“大集團、效率高益”的經營目標下,開展了一系列的收購和合作項目。他們接收了蚌埠玻璃鋼廠,股權收購北京東方康樂園有限公司,以640萬元的低價買斷山東萊陽長城
安全玻璃廠,并先后與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寶島地區的客商合作,組建了蚌埠華益導電膜公司、蚌埠時代塑業公司、蚌埠民興紡織品公司等合資企業。
企業的“眼光有多遠大,前程就有多寬廣”。2002年,華光集團進軍海外市場,創辦了美國休斯頓華益玻璃公司,實現在境外辦廠的新打破。2004年,該集團又在阿聯酋的迪拜設立了分公司。華光還按照“資源、市場、產品、技術”四關聯原則,與民營經濟聯動,共唱“發展大戲”。新加坡一外商與華光合作建設ITO導電膜一線初嘗甜果后,又主動增加投入資金、擴大規模。
目前,華光集團已擁有9個全資子公司、1個上市公司、6個控股合資公司、2個海外子公司,集團總資產從1996年的3.89億元增至15.2億元,成為全國非常大的ITO導電膜玻璃基地,華東地區非常大的優異硅質原料基地,國內重要的玻璃及深加工基地和我省非常大的化學建材、
管材基地,經濟效益在全國ITO導電膜行業獨占鰲頭。
人本
管理熔鑄企業魂
企業振興,貴在得人。華光集團廣為流傳的“三分說”,溫暖著員工的心房。所謂“三分”,指“一起共事是緣分,和睦相處是情分,干出成績是福分”。
記者在華光集團看到,該集團的思想政治工作井然有序、生機勃勃。黨籌備充分發揮了政治核心作用,在建設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領導團隊和“忠誠、熱愛、拼搏、超越”的員工隊伍方面發揮了積較作用。
他們以業績為要點,構建起以品德、知識和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集團用重金引進急需人才,與科研院所聯辦MBA班和員工培訓中心,定期邀請相關人士開設講座、推薦年輕干部到黨政部
門和科研院所掛職鍛煉等,這一切無不昭示著“以人為本,人才靠前”的企業經營理念在華光深入人心。
“用文化塑造人,用科學方法激勵人,用高尚活動吸引人,用真情關愛凝聚人”,這已成為華光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概括。華光藝術團享譽珠城,市里各種文體比賽都少不了華光人的身影;由華光主辦的文學刊物《散文家》在省內開了先河;在非典和洪澇災害面前,華光人慷慨解囊;年年赴京慰問三軍儀仗隊,表達出華光人的擁軍情……所有這些都體現出華光集團的精力追求:承認員工價值所在、支持員工價值追求、引導員工價值提升、保障員工價值實現。
感受華光集團,記者驀然發現:這是一個立足現實追尋理想的企業,與這樣的企業“共舞”,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