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6824次瀏覽
【中玻網】近年來,再沒有哪個行業的發展像光伏業這般大起大落。回首2008年時的盛況,各路資本蜂擁而入,融入資金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打破歷史水平,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實現海外上市,光伏總產能一舉超越德國,位居世界靠前,可謂是烈火烹油,業界集體狂歡。
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之后,光伏業遽然進入寒冬,境況急轉直下,很多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變得奄奄一息,在生死線上掙扎,投入資金及初次公開募股(IPO)均出現了明顯退步,融入資金艱難,上市企業股市情況不斷下跌,甚至逼得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昱輝陽光和阿特斯太陽能的CFO不約而同離職,企業也面臨退市,經營不可謂不慘淡。
短短幾年間,光伏業就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實在是“變臉”太快。但若從資本的逐利性來看,這又是一個正常現象。鑒于光伏業對相關部門補貼的依賴性較高,隨著相關部門對光伏業補貼的逐步減少,資本自然要流向其他利高的領域。根據賽迪智庫的調查,2011年國內光伏業的利潤率從139%下滑到20%。資本的大肆逃離也就不足為怪。
何時放手
從這個角度來講,似乎相關部門應對光伏業的悲催現狀負一定的責任。不過,這種指責未免有失公允,因為相關部門已通過補貼承擔了前期的培育工作,到了適當時機就該放手。
那么,是否已到了適當時機呢?如今,降低光伏業的相關部門補貼已成為全部潮流。2011年以來,作為大部分國家光伏市場的應用大國,德國、意大利、捷克、法國及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均已不同程度地下調了光伏補貼。與此同時,美國對我國光伏企業展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有可能會施加較高的懲罰性關稅,嚴重的話會帶動其他國家效仿。全部形勢趨于緊張,使得我國相關部門將更加難以通過補貼來助力光伏企業。
因此,不管情愿與否,靠補貼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光伏企業需自立自強的時間到了。所幸的是,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產業仍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據悉,我國光伏業“十二五”規劃目標有望比原定計劃翻番,即從原計劃到2015年實現光伏裝機從5吉瓦提升到10吉瓦。這對于光伏業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熬過了寒冬,守得云開見日,光伏企業仍大有所為。
也正是因為如此,盡管面臨重重危機,仍有一部分企業逆勢挺入光伏業,如富士康與保利協鑫攜手合作,投入資金和建設一個2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總投入資金約30億元;中國化工擬建一個覆蓋光伏全產業鏈的航母級企業,實現公司多元化發展。不論這些企業的動機如何,結果也有待檢驗,但已與幾年前電氣、飼料、家電、地產、眼鏡、五金領域的企業瘋狂涌入光伏業的情況有所不同,畢竟逆勢而行需要非常大的智慧和勇氣。
步入正軌
客觀來講,光伏業走到如今這一步并非一件壞事,因為之前本就屬于過度投入資金、產能過剩,現在只是步入正軌,是向理性發展道路的回歸。依賴相關部門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轉變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提高獲利水平才是光伏企業的當務之急。
首先,要推動技術打破,降低成本,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毋庸置疑,這條路很難,卻又勢在必行。多年來,在大部分國家光伏產品需求持續增長的形勢下,國內企業僅靠出口組裝制造的半成品就能夠賺個盆滿缽滿,也就不肯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太多資金和精力,從長期來看,這種重生產、輕研發的經營模式顯然難以保證產業的持續發展,獲利空間只能越來越小。
鑒于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融入資金乏力,已經拿不出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支持,具體可通過研發補貼的形式挖掘大型光伏企業的創新潛力。一旦企業能夠生產出高技術、低成本的光伏產品,實現平價上網,光伏業也將迎來新的春天。
其次,要加快產業鏈整合,推進垂直整體化。目前來看,我國光伏業主要集中在中游,這種不均衡的布局方式在競爭力方面不具備優勢。如果能夠打通上下游環節,實現垂直整體化,企業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事實上,不少光伏企業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如天合光能、英利、江西賽維LDK、無錫尚德等(尤其是前兩家公司)紛紛向產業鏈的兩端進行滲透。以天合光能為例,2004年,天合光能即開始實施產業鏈垂直整體化的發展戰略,以此作為長遠發展目標,優化整個生產過程工藝,降低成本,正是借此發力,天合光能才在整個光伏行業不景氣、產品價格低的情況下并沒有“傷筋動骨”,仍保持著較好的發展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垂直整體化并非輕而易舉,由于涉及領域眾多,如多晶硅是化工行業,太陽能電池則屬于半導體行業,電站屬于電力行業,要做到“資金鏈”、“技術鏈”、“管理鏈”鏈鏈順暢,只有少數的大型骨干企業才能夠勝任。而一旦實現了垂直整體化,就比其他企業更具競爭優勢,也容易獲得投入資金。如今年2月,在產業寒冬中,天合光能從渣打銀行獲得一筆金額高達1億美元的結構性融入資金。
第三,要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啟動國內市場。目前,我國已經躍升至大部分國家非常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產能占大部分國家一半以上,但總裝機容量尚不到大部分國家的5%。這種一邊倒、嚴重依賴出口的模式顯然不是產業的正常發展道路。
2011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今年7月1日前后核準的光伏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1.15元和1元。這一政策為光伏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對啟動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僅有一項政策顯然是不足的。總的來說,不論是進行技術打破、產業整合,還是政策扶持,采取這些措施都需要摒棄浮躁、投機的心態,要著眼于長遠,通過變革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降低成本、提高獲利水平,如愿獲得投入資金,實現產業持續發展和投入資金活躍的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要職責分明,又要互相配合,推動光伏業重返理性的發展道路。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