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9771次瀏覽
【中玻網】去年,對于中國光伏行業可謂嚴峻之年,市場增長低于預期、產能相對過剩、價格大戰、“雙反”調查直到現在……
光伏產業真的走到了寒冬了嗎?“2011年大部分國家光伏總裝機量大致為27.7GW,相比前一年增長67%左右,而目前國內已建和在建光伏產能有些過剩,市場需求還在增長,只是我們沒有把握好產業發展的節奏”,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指出,《中國可更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將光伏“十二五”目標連續上調兩次,中國光伏產業大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一家獨大,一家崛起
根據市場經濟規律,經過由高位到暴跌的價格洗禮,“寒冬”之下整個行業可能重新洗牌。
“如今光伏產業依然是一家獨大,江蘇的產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寥寥可數”,一位光伏產業的業內人士指出,光伏產業的格局并沒有改變。
江蘇光伏產業在2005年起步,2007年就開始規模化發展。利用自己的沿海的地緣優勢,再加上配套的土地、稅收、貸款方面給予優惠,目前占據國內光伏產業的半壁江山,全省擁有光伏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人,形成了從多晶硅原料生產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再到終端的光伏電站建設等均有涉足,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值規模占據全國三分之二,而行業內的知名帶領企業多集中在江蘇,銷售排名大部分國家前20強中江蘇有5家。
如果說江蘇省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靠的是先發優勢和利于出口的地緣優勢,那么地處西部內陸的青海省,在無產業基礎的情況下,積較發展光伏產業終端光伏電站,去年新增產能達到全國的60%以上,瓦裝機量的規模完勝他省。
青海省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憑借太陽能資源優勢,將發展新能源建設作為相關部門工作的重心。青海省一方面積較尋求來自國家層面的電價扶持政策,一方面不斷進行招商引資。在國家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青海省作為較早切入補貼電價,青海省規定2011年9月30日前,建成且并網發電的光伏電站,將享有1.15元/KWh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一系列動作力促國家光伏上網電價的出臺:7月1日之前申請的項目,12月31日建成的項目會享有1.15元/KWh,而青海所涉及的審批恰好在這一時間段內,利用政策優勢成功將全國各省近百家新能源企業引駐省內。青海省相關部門上下形成合力,對發展新能源醞釀許久,呈蓄勢待發之態。
產業發展新階段
據介紹,陜西的光伏產業經過2009年起步發展,現有各類光伏產業企業近百家,主要分布在西安、商洛、咸陽、渭南等地,累計固定資產投入資金145億元。“陜西省光伏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發展基礎和條件較好,光伏產業鏈非常完整,多晶硅材料制造、硅片加工、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電站)五大組塊都有涉足”,一位長期關注陜西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人士指出,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陜西光伏產業發展整體的產能已經處于全國第二梯隊,除過江蘇與河北、江西等省的差距并不大。
目前,光伏產業仍然處于產業發展的培育期,國家對于太陽能建筑和太陽能光伏電站都有不同形式的補貼,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光伏的終端發電成本也不斷下降,再加上煤電等化石能源發電的價格越來越高,歐洲有些國家由于本身基礎電價較高,已經實現平價上網。更有相關人士大膽預測,由于在智能電網等配套設施的發展,中國將在2018年前后實現電網平價,光伏發電將完全脫離國家補貼推動產業發展,進而進入市場配置資源,供需形成價格的新階段。
“現在發展形勢十分緊迫,行業競爭也十分激烈,特別是陜西在光伏產業五大主要組成部分,目前沒有一塊能在全國做到靠前,至今世界前十位的光伏電池廠商和晶體硅生產商沒有一家落戶陜西的情況下,陜西光伏產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在新的市場機遇期打好翻身仗”,一位相關人士指出,陜西要力爭在這一輪的產業調整期,培育省內有條件的光伏企業抓住產業調整整合的機遇,做強做大,以免錯失發展良機。
全產業鏈時代的陜西優勢
隨著多晶硅暴利時代的終結,利潤在各環節的分配逐漸理性化,像天威英利、河北晶澳、常州天合光能等擁有完整化產業鏈的企業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回報。
據介紹,陜南地區硅礦石儲量超過3億噸,不存在原材料短缺問題,陜西省太陽能光伏產業相關的研發和人才優勢明顯,專項使用設備配套能力較強,科研基礎也較為雄厚,為發展光伏產業具備強大的產業承載能力和配套支撐能力,再加上全省年日照時間大于1200小時,榆林市日照時間更是達到了2880小時,并且擁有萬畝以上的荒漠地區,這些優勢適合集中建立居全國較高水平全產業鏈。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目前國內大型荒漠光伏電站項目多選址在遠離電力負荷區且經濟欠發達的西部荒漠地帶,發出的光電無法送出,當地又無力消納,這就會使光伏電力的輸送成為瓶頸,進而將影響光伏產業終端的發展,但相對西部其他省份陜西光電要點發展地區——陜北,不僅擁有大量的荒漠,而且各個電壓等級全套輸變電設施基礎條件相對較好,西安等關中地區的電能消化能力也強。
事實上,目前陜西許多企業為了非常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風險,曾經專注于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光伏企業紛紛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形成設備制造研發、電池生產、太陽能發電的全產業鏈,垂直整體化整合漸成趨勢。成功建設了年產3750噸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的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一步不僅布局在榆林建設2.4萬噸太陽能級多晶硅,而且年內在咸陽開工建設1GW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全產業鏈項目;還有光伏電池企業將建設多晶硅項目……
“在注意國內外市場平衡發展的前提下,陜西完全有實力、農業生產體系會在光伏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條,將市場風險降到較低”,有學者認為,通過全產業鏈條建立,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企業中間環節減少,可以力促新技術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產品,快速實現企業聚集與項目達產。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