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16932次瀏覽
【中玻網】合肥、蕪湖、蚌埠,安徽三大區域中心城市聯袂探路,帶領安徽自主創新,成為全省加速崛起的主引擎。3年來,試驗區帶動安徽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總量在全國前移11位和6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10位,高新技術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七位、中部靠前位,有25家企業成為重要創新型企業,總數居全國靠前位。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較“十五”末增長4.8倍。
今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試驗區參照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列入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作為要點建設內容。“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個品牌、一面旗幟。如今更是如虎添翼。”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說。
使命擔當自主創新大作為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年提高10個百分點
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相關部門啟動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在推進合肥科技創新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拓展到蕪湖、蚌埠區域,出臺一系列政策助推自主創新。2009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進入國家推進層面。
試驗區3年完成了5年目標,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科技投融入資金體系等一系列自主創新推進機制,推動3地80%以上的工業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3年來,試驗區萬元GDP能耗下降6%,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了一倍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25.6%;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從3年前的1.4%增長到目前的2.4%,與長三角地區相當,研發人員數增長了116%,專利授權數增長了808%,品牌產品數增長252%。
如今,只占全省14.1%國土面積、18.7%人口的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創造了全省36.3%的GDP;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占全省64.1%和58.7%;產學研項目占56.3%,獲授權發明專利占全省72.2%;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省的91.0%;引進科技成果數占全省71.4%;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數占全省66.7%;引進高等人才占全省80.3%……試驗區正成為安徽創新發展的龍頭,成為安徽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強大引擎。
今年7月進入國家自主創新“3+1”試驗示范區后,合蕪蚌3地的科技創新企業今后可將3年稅后利潤形成的凈資產增值額的35%,以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份公司憑證期權等形式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同時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科技成果處置權、處置收益權、股權激勵稅收等也比照中關村示范區政策執行。
“這是體制機制的重大打破,為進一步集聚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帶領人才,釋放創新人才的潛能,做強做大一批創新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為區域自主創新謀求大作為提供了巨大動力。”安徽省省長王三運說。
政策推動創新精力大迸發
70%以上專利申請數和科技成果來自企業
今年以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喜事連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靠前條浮法玻璃熔窯全氧燃燒生產線投產,世界單體規模非常大的日產650噸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產線點火,國內首批0.5毫米超薄玻璃基板產品上市。這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事業單位,如今實現了由單一科研設計模式向工程化和產業化的轉變,年營業收入從改制初的幾千萬元躍升到2010年的60億元,今年有望打破100億元。
“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安徽省科技廳長徐根應說,試驗區在設立之初,就出臺政策,以產業為紐帶,項目為抓手,著力推動企業多出有效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追求培育壯大效益好、污染少的創新型企業陣容、產業集群。
從2008年起,安徽省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一體實施升級創新型產業、培育創新型企業、集聚創新人才、建設創新載體、建設創新平臺和優化創新環境“六大工程”,著力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以研發和園區建設為載體,推進產學研一體建設。
試驗區內還組建了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股份制產學研合作實體,啟動實施技術創新“十區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行動”,建立了10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系列政策的力度強推動和真金貨品的有效投入,讓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創新精力迸發。“始終堅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是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合力叉車公司總經理楊安國介紹說,去年一年就投入2.4億元,建立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研發支撐體系,形成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6大系列1700多種型號產品。
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在試驗區凸顯:70.6%的科研機構設在企業,73%的科技活動人員在企業,71.9%的研發經費來源于企業,75.3%的省級攻關項目由企業為主體承擔,72%的省級科技成果出自企業。
在一批創新型企業的帶領下,安徽裝備制造、汽車、生物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推陳出新、升級換代,平板顯示、LED、新能源、新材料、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創新要素集聚產業大風景
64.8%以上的工業投入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日,安徽省相關部門決定從2011年開始連續4年,每年安排6000萬元專項經費,推進應用科技、公共支撐平臺和人才建設。
目前,安徽已建立了集研發、交易、轉化、服務為一體的“科技路路通”創新服務平臺體系,組建了合肥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省應用技術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50多個省級以上研發與轉化平臺,建設合肥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科研集群、孵化、產業基地,蕪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蚌埠玻璃新材料等一批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在試驗區逐漸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及其政策的拉動和激勵下,一大批優異創新要素資源不斷積聚。
中航、中建材、中電科技集團等一批央企紛紛在試驗區建立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中國風投研究院等一批海內外知名中介、咨詢服務機構落戶試驗區……
不斷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不斷積聚的創新要素孵化出一大批創新型企業。
30多歲的唐相國博士被試驗區的政策吸引,2009年回國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創辦了合肥東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移動通信核心芯片,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樣機的開發,并取得了7項發明專利的申請受理。
3年來,在試驗區的投入資金結構中,工業投入資金64.8%以上投向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等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平板顯示、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新興產業逐漸成長為百億乃至千億級的產業集群,預計到“十二五”末,試驗區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7600億元,占全省的76%,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的2/3。
“給一個戰略支點,來撬動江淮崛起。”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正在江淮大地奏響自主創新的樂曲。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中玻網】日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旗濱集團:我國先階段光伏產能已經超出全球需求,公司光伏產品應收賬款節節攀升,貴公司對光伏產...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