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勝利
8月31日是中國擋風
玻璃業的一道坎———加拿大全部貿易法庭將對中國擋風玻璃行業“是否對當地產業造成損害或存在威脅”作出較終判決。
此前的7月31日,加拿大海關稅務總署作出對中國4家涉嫌傾銷擋風玻璃企業傾銷稅率的終審判決:4家應訴企業,信義
汽車玻璃(深圳)有限公司的傾銷品種百分比為0.02%(即在1萬個品種當中有2個品種存在傾銷,以下同理)、深圳奔迅公司為13.8%、東莞港灣為4.55%,福建
福耀玻璃為57.98%;傾銷幅度較高比為,信義5.76%、奔迅34.07%、港灣為23.92%,
福耀為114.32%;對信義、奔迅、港灣征收傾銷稅率為零,對福耀征收傾銷率24.09%。
這實際上還只是50%的勝利,深圳大學法學院王千華博士說,“現在的結果只證明了傾銷幅度為零,但還未證明是否對加拿大國內相關產業產生損害以及損害的程度。”
8月31可能出現三種判決結果:中國擋風玻璃行業對當地產業造成實質性的損害;沒有造成損害,但存在威脅;沒有損害和威脅。
無論出現哪一種結果,拿到傾銷關銳為零的3家企業都不會再被加拿大征收反傾銷稅,但區別在于,如果出現前兩種可能,將意味著盡
管現在無須繳納反傾銷稅,但企業還要承受此后每年加國海關稅務總署對“正常價格”的盤查。
福耀的麻煩要大一些。其一連遭受兩次北美發達國家反傾銷案的指控,兩次被判定加收傾銷關銳,并且傾銷幅度一再攀升(美國11.8%,加拿大24.09%)。
盡管這位國內市場份額占60%、中國
出口額占70%的龍頭老大不愿正面評價此事,但不能回避的問題是,福耀對當地產業的威脅非常大,也是此次傾銷案嚴查的要點。
不完整的“市場經濟待遇”
“這是北美發達國家初次給予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待遇。”信義總經理助理查雪松說。經過年初美國反傾銷案落敗的不公正判決后,誰都更能領悟,中國應對發達國家的反傾銷案訴訟,其命脈所在就是能否獲得對方認可的“市場經濟待遇”。
而之前美國一案的敗訴,關鍵的一點就是美國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并采取了“替代國”的成本價以代替中國企業的成本運算方式,這等于斷絕了中國企業抗辯可能,正如信義查雪松所說,“根本不能按照我們實際成本來運算!
加拿大海關稅務總署顯然要仁慈許多,盡管他在5月2日的初裁當中已根據申訴方
PPG公司提供的數據判定中國擋風玻璃行業有傾銷行為,但8日開始,針對此前中國相關部
門以及4家企業提交的問卷答復,加國海關稅務總署調查組仍難能可貴地到北京、福建、廣東三地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調查。
據信義、奔迅兩家稱,調查的兩個關鍵之處,一在相關部門,二在企業。
“相關部門及時、積較地配合完成了加拿大相關部門提出的問卷”,此環節的致命之處在于,否認了加拿大海關總署此前作出的“相關部門有控制企業行為”的假設,細節包括相關部門怎樣給企業發放營業執照,有沒有控制企業的生產、定制出口目標等等。
企業的核查是重中之重,“他們(加海關)早上來,直到晚上六點”,信義的員工這樣描述了5月27日至31日公司嚴陣以待的情形。據公司副總經理李友情介紹,從公司基本架構、財務體系,以及出品、國內市場的情況都在調查之列,而“相關部門有否干預企業運作”、“是否給予客戶額外回扣”等問題都是嚴查的要點。
博士---王千華說,西方國家一向有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成見,但近年基于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的考慮,也不再對中的產品進行“一刀切”,而是根據轉型國家的實際情況采取“個案處理”的方式。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對某產業是否賦予“市場經濟待遇”的自由裁量權,仍掌控在進口國相關部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