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
玻璃產量增長較快,目前全國已經有大、中、小型
平板玻璃企業300多家,截至去年末,全國
浮法玻璃生產線已近90條,總產量超過2億重量箱,位居世界靠前。今年上半年雖然有非典的沖擊,但玻璃業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03年上半年平板玻璃累計產量為11867. 82萬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長8.3%。
玻璃行業是個規模效益和產品結構優勢二者缺一不可的行業,世界上280條浮法線的三分之二之多被日、美、英、法的5大玻璃公司所占據,同時這5家大公司還控制著占大部分國家玻璃總量61%的玻璃及深加工生產能力。而我國所擁有世界玻璃生產總量31%的份額卻散落在近300家大、中、小企業之中,這與世界5大公司的集團規模優勢、產品結構優勢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中國應當通過兼并、收購、合資、租賃、控股等多種方式推進玻璃企業的聯合重組,只有發展大型的玻璃集團公司,才能以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強勁勢態參與市場競爭,這才是中國玻璃行業的出路。
四大原因誘發行業經濟下滑
2003年上半年玻璃產量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銷量也基本保持同步增長,產銷形勢良好,玻璃企業效益有所改善。1~6月累計銷售平板玻璃 8661.3萬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1.07%。
根據近幾年我國平板玻璃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和今后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分析,我國近兩年平板玻璃行業總量仍處于供大于求、價格下滑、效益下降的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近年來平板玻璃生產能力增長過快,按目前行業的投入資金和投產情況來看,今后兩年平板玻璃的原片產量將維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其次是國內市場需求增量有限,根據對建筑、交通、電子信息等相關行業“十五”發展規劃分析,2003年全社會玻璃需求量為2.07億~2. 26億重量箱,即使各地從現在起不再新上浮法玻璃生產線,近兩年仍將形成15 00萬~2000萬重量箱過剩生產能力。
第三是全部市場產量出現過剩。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全部玻璃市場從1999年末開始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到2001年末,價格已下降5%左右。2001年全部玻璃市場貿易量約1.05億重量箱,其中80%的市場份額被5家跨國公司壟斷。除非洲和中東市場外,國內企業進一步開拓
出口市場的難度很大。
第四是國內原片玻璃產品結構不夠合理。目前,優異浮法玻璃的比重在12%左右,遠不能滿足市場對高等優異浮法玻璃的需求。
產品結構問題嚴重
在玻璃主要品種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需求如果不能同步擴張,供求矛盾就會加劇。而價格上漲、庫存減少以及銷售利潤率上升使企業在二季度的效益得到明顯改善。
二季度,大部分玻璃品種價格均比年初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如3mm浮法玻璃6月價格比1月高3.02元/重量箱,上漲4.87%;上漲幅度非常大的是2mm普通玻璃,6月價格比1月高7.23元/重量箱,上漲13.51%。
受國內需求和出口加大影響,除東北的雙遼、通玻有130萬重量箱庫存外,絕大部分廠家庫存玻璃都少于往年。中小玻璃廠家信譽無法保證,大型廠家價格又相對偏高,使有些經銷商特別是東北及華北一部分年銷售額在4000萬元以下的經銷商,找不到可信任的廠家進貨。準備囤積玻璃的部分經銷商只能持幣待購,而少部分廠家流動資金的緊張,只會加速那些難以為繼企業的倒閉。
雖然2003年上半年各類玻璃產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長,但玻璃業在產品的品種和結構上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一方面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后;另一方面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風又起,價格大戰在所難免。
目前全國在建和籌建的33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中有32條是地方越權審批的,許多工藝落后的生產線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我國是擁有浮法生產線較多的國家,也是平板玻璃產量非常大的國家,但優異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僅占全部生產能力的15%左右。600多家平板玻璃廠中,大中型企業只有60多家,深加工品種還不到300種,現有生產能力的2 2%左右還是采用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藝,這造成了我國平板玻璃生產總量不少,但汽車及高等建筑所需的浮法玻璃優異品種仍然短缺的局面。
預計2005年,我國平板玻璃需求量約為2.05億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需求量為1.6億重量箱。
新一輪玻璃產能擴張特點
據了解,而目前在建和籌建的33條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增加產量4900萬重量箱,屆時新增的產能將超過以前歷次產能擴張之和,導致供需失衡嚴重。
國家發改委有關部
門提出,要嚴格審批玻璃項目,不能化整為零搞低水平重復建設。未經國家審批的項目,資金部門不得給予貸款;上市公司增發配股或者新發股份公司憑證籌集的資金,也不得用于未經國家批準的普通浮法玻璃項目的建設。
事實上,在1996年和2000年前后,玻璃業已有過兩次大規模的產能擴張,這是第三次。
據業內人士分析,新一輪產能擴張有一些新特點:一是多數項目集中在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廣東玻璃消費需求巨大,而此前該地區僅有的幾條生產線,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這吸引了大批企業到廣東投入資金建廠,如山東藍星玻璃公司。北方主要是在河北原有的玻璃產地有幾條新建生產線。
二是絕大部分生產線的設計日熔化能力在500噸以上,不少項目在 700噸以上,甚至達到了1000噸。這比以前的400噸以下主流規模明顯提升了檔次。
三是在這些新建生產線中,優勢企業的項目占據多數。這其中既有民營企業,也有臺資企業,還有上市公司。
四是
汽車玻璃企業開始延伸產業鏈,插足平板玻璃原片的生產。據報道,廣東和福建2家知名的汽車玻璃生產商已經分別開工建設平板玻璃生產線。
巨大的商機等待企業開墾
國家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特別是對基礎設施的大量投入資金、北京奧運工程和上海世博會場館的建設給玻璃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今年以來,我國建筑幕墻的需求將從目前平緩增長階段進入新一輪增長,即從1999~2002年5%~7%的增長率上升到15%左右,除了奧運場館(展館)及配套的生活設施有很大一部分要采用建筑幕墻(采光頂)外,申奧、申博成功將帶動經濟一體發展。
1~6月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只有78074萬元,同比下降9.70%;累計產品銷售收入3345296萬元,同比增長21.4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4121萬元,同比增加60179萬元,增幅達94.1%;資產負債率和資金利潤率分別為61.31%和2.95%,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我國汽車、建筑等行業的迅猛發展無疑將對玻璃產業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一些有戰略眼光的玻璃廠商都紛紛采取行動,迎接這新一輪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國內市場玻璃產品的旺銷,玻璃業的出口業務也取得了較好業績,但產品大都屬于附加值較低的中低檔產品,各大出口企業之間的互相壓價,導致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比較嚴重。
上半年平板玻璃累計出口61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6%;出口金額為13431.9萬美元,增長 24.5%。
上半年玻璃制品出口大幅增長,累計出口金額為44837.1萬美元,同比增長43.6%。進口的主要是玻璃纖維及其它技術含量較高、目前國內廠家還沒有能力制造的高等產品,如IT產業急需的LCD(電子顯像)、 TF T(真彩液晶顯像)用玻璃原片和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