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相關人士指出,國內純堿市場潛在風險加大。
純堿行業又要建兩個大項目。一個是山東海化公司60萬噸級擴建項目。建成后,該公司純堿年產能力將達180萬噸。據悉,該公司近期的目標是要將純堿年產能力擴大到250萬噸,成為世界非常大氨堿法純堿生產企業和亞太非常大
出口基地。另一個是浙江
玻璃公司要在青海建180萬噸級純堿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年產90萬噸,且已開工,計劃明年底前投產。
山東海化和浙江玻璃的投入資金計劃全部完成后,我國純堿年產能力將增加310萬噸。這個數字意味著國內本就供應過剩的純堿市場潛在風險加大。
按照設想,浙江玻璃在青海建設大型純堿項目主要是自用,確保生產所需純堿低成本。但年產180萬噸規模,看來浙江玻璃是用不完的,富余部分必然會流入市場,除非投產之日就開始限產。另外,浙江玻璃原來要從市場上購入純堿,有了自產基地后,就不必再外購了。這樣一來,浙江玻璃的原有供貨企業就要另找銷路了。
山東海化60萬噸級擴建項目,低鹽優異重堿比例占70%以上,主要用于出口,而且國外下家已找好,應該說從目前看外銷不成問題。但現在沒問題不等于說今后也一定沒問題。山東海化現在找好的國外下家,在執行完已經簽訂的協議后是否繼續當下家誰也說不定。客觀地說,山東海化的擴建目標如果能夠如期實現,在全部市場是完全更具競爭優勢的。但關鍵是年產250萬噸規模,其承受的出口壓力是相當大的,如果出口稍稍打一折扣,部分產品轉向內銷,對國內同類企業來說,將會受到致命一擊,市場將出現生死大戰。
我國純堿工業經過改變公開以來的飛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打破,產品供應從嚴重短缺逐步轉變為不僅可滿足國內需要,還能外銷,目前在全部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因為產能大大過剩,企業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為此,業內相關人士較近幾年一直在呼吁要實施總量控制戰略,對已形成的能力要限產壓庫,不要一味擴大生產。
以山東海化為代表的8大純堿企業,目前控制著全國75%的產能,而且技術成熟,有些還居世界先進水平。相關人士認為,在實施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優勢企業要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兼并劣勢企業是條有效途徑,不一定非要新上項目。
也有相關人士預測,到2010年,中國純堿年產能力還需增加200萬~300萬噸,才能滿足國內消費及出口需求。但即使這個預測屆時變成現實,國內純堿市場的潛在風險仍不大可能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