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
玻璃產量從1949年的90萬重量箱發展到2001年的2.04億重量箱,并建成
300多家大、中、小型
平板玻璃企業(不含已經下令關閉的小平拉企業).2001年
浮法玻璃產量高達1.76億重量箱,到2002年末,浮法玻璃生產線已近90條。總產量已10余年位居世界靠前。
中國已成為浮法玻璃生產大國,無論從產量上還是從營運浮法線數量上來看,均居世界重要地位。但目前中國300噸/日級以下11條、300~400噸/日級54條,而500噸/日級以上只有19條,而國外五大玻璃公司浮法玻璃生產線幾乎都是在700-800噸級以上.在經濟規模上遠不如歐、美、日,至今國內玻璃市場上仍充斥著過多的中低檔次的玻璃產品。雖然我國近幾年浮法玻璃質量雖有長足進步,但優等品仍十分短缺。眾多的浮法線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工藝技術等各項指標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玻璃工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曾出現三次從熱潮到疲軟的局面。
靠前次是在1988~1991年。這次玻璃市場疲軟,原因一是由于壓縮樓堂館所等基本建設投入資金,經濟發展速度放慢;二是由于玻璃工業發展速度太快所致.1986年到1990年共建成20條浮法線,玻璃年產量由1040萬重量箱增加到3488萬重量箱(同時,在此期間還建了一批垂直引上法和小平拉生產線,連同原有的生產線,合計普通平板玻璃年產約5000萬重量箱),平均每年增加698萬重量箱,浮法玻璃平均年增長率為27.4%,如果加上新建的引上法和平拉線,平板玻璃年增長率超過35%,大大高于當時我國經濟發展10%的增長速度。也就是在這個發展熱潮期的1989年開始,我國平板玻璃產量躍居世界靠前。
第二次是從1992年初開始。當時,我國又掀起經濟建設的高潮,城鄉住房建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于是又一次出現平板玻璃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
從1992年開始,平板玻璃價格一體大幅上揚,大部分企業都獲得了良好的經濟益。到1993年夏秋期間,平板玻璃行業的效益達到了頂峰,產品售價與成本的比例,許多企業曾達到二比一,個別品種甚至達到三比一,比其它行業的效益高出幾倍。甚至形成這樣的觀念,即認為平板玻璃生產線是搖錢樹,是印鈔機,平板玻璃企業成為一些地方的財政支柱。當時一條300噸級的浮法線一年的利潤可以達到1.2億元左右。在高額利潤驅動下,各地爭先恐后地興建浮法玻璃生產線。在“八五”期間的1992~1995的4年內共建成投產的浮法線有19條,其合計生產規模為7290噸/日(平均為384噸/日),年增產量為3882萬重量箱。同時在此期間,許多地方興建幾百條小平拉線。即使這樣,1995年玻璃市場還好,玻璃企業還有相當可觀的利潤。但由于浮法線工程建設有近兩年的工期滯后,“八五”后期建設的浮法線在1996年建成投入生產的有8條,合計生產規模為3450噸/日,年產量為1837萬重量箱,致使1996年下半年開始又出現市場疲軟的局面。1997年又有10條線建成投產,合計生產規模為4400噸/日(平均為440噸/日),年產2343萬重量箱,于是我國玻璃市場陷入嚴重的疲軟局面。玻璃企業互相壓價競爭,使許多企業處于賠本的境地。
第三次是從“九五”后期開始。我國相關部
門鑒于玻璃市場情況和小平拉及四機以下的平板窯能耗高、玻璃質量差、污染嚴重等情況,勒令關閉一批生產線。而且1998、1999兩年只有3條線建成投產,所以2000年春玻璃市場開始好轉。于是又有一些玻璃企業受利益驅使,自籌資金在夏季爭先恐后地掀起興建浮法玻璃生產線的浪潮。這次建線的特點是不僅生產規模大,而且建設速度快。一般從籌建到投產只需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從2000年7月到2002年8月,兩年里先后建成19條浮法線(還有11條正在建設中),其平均生產規模為475噸/日,年產量為4806萬重量箱,使我國浮法玻璃產量由2000年初1.45億重量箱增加到1.93億重量箱,其平均年增長率為16.6%。需要指出的是,年增長率16.6%是以1.45億重量箱為基數的,不能與“六五”至“七五”期間基數低的情況相提并論。這么多的玻璃進入市場,使玻璃市場再次陷入嚴重疲軟境地,降價出售不可避免。因此,玻璃企業面臨賠本局面就不足為奇了(用國外浮法工藝技術建設的生產線生產的高等浮法玻璃,情況好一些)。
2000年是玻璃行業從第二次衰退后復興的靠前年,玻璃價格較前一年有50%以上的增幅。因此玻璃行業又一次涌入大量資金投入資金浮法玻璃生產線。盡
管需求在增長,但是產量增長遠遠超過需求的增長,于是玻璃價格再度開始滑落.分析可以發現,若全年平均價格在50元左右,則玻璃行業就很難有盈利的可能了。
從中國平板玻璃原片市場的產、供、銷狀況來看,更令人焦慮.根據近幾年我國平板玻璃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和今后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分析,及國家有關部委發布的市場供求信息表明:我國今明兩年平板玻璃行業總量仍處于供大于求、價格下滑、效益下降的趨勢。其主要依據及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近年來平板玻璃生產能力增長過快。截至2001年底,全國已有8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投入營運,實際年生產能力已超過1.7億重量箱,加上部分垂直引上等玻璃產能的年生產總能力已超過2.4億重量箱。正在建設、籌建的16條浮法線估計在1~2年內還將會陸續投產。今后兩年平板玻璃的原片產量將維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二是國內市場需求增量有限。根據對建筑、交通、電子信息等相關行業“十五”發展規劃分析,2002年全社會玻璃需求量為1.93億~2.10億重量箱,2003年全社會玻璃需求量為2.07億~2.26億重量箱。即使各地從現在起不再新上浮法玻璃生產線,近兩年仍將形成1500萬~2000萬重量箱過剩生產能力。
三是全部市場產量出現過剩。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預計2002年世界平板玻璃產量增長率在1.8%~2.0%之間。全部玻璃市場從1999年末開始出現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到2001年末,價格已下降5%左右。2001年全部玻璃市場貿易量約1.05億重量箱,其中80%的市場份額被日、美、英、法的5家跨國公司壟斷,同時這5家大公司還控制著占大部分國家玻璃總量61%的玻璃及深加工生產能力。除非洲和中東市場外,國內企業進一步開拓
出口市場的難度很大。
四是國內原片玻璃產品結構不夠合理。2001年國內玻璃總量中,優異浮法玻璃的比重只占12%,遠不能滿足市場對高等優異浮法玻璃的需求,全年還進口平板玻璃2447萬平方米。2001年用于高等建筑的
中空玻璃和車輛用夾層
鋼化玻璃進口分別比上年增長49%和150%。這說明高等優異及深加工玻璃需求增加,市場尚有一定缺口。但中檔、中低檔普通浮法玻璃則由于新線過于集中,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
在新的市場條件下,玻璃行業肯定是個規模效益和產品結構優勢二者缺一不可的行業。當今世界上生產總量占61%的5大玻璃公司就占據了280條浮法線的2/3之多。而我國所擁有世界玻璃生產總量31%的份額卻散落在近300家大、中、小企業之中,這與世界5大公司的集團規模優勢、產品結構優勢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中國應當通過兼并、收購、合資、租賃、控股等多種方式推進玻璃企業的聯合重組,發展特大型的玻璃集團公司,才能以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強勁勢態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這才是中國玻璃行業的出路。
根據我們的分析,在目前玻璃市場逐步進入調整期后,為了減輕第三次行業性市場危機所造成的損害和更具威脅的外資技術與市場壟斷傾向,玻璃行業有必要盡快在全行業實行戰略性的資本經營。
資本經營是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的必然產物,是經營形式從“產品經營-商品經營-資本經營”逐級遞升進程中的高等形式。玻璃行業為實現長期發展戰略,必須以資本經營作為打破口。
資本經營勢在必行
一是玻璃行業社會總資本分布不合理。這表現為低水平重復建設及帶來的結構性矛盾,這也是多年來無法解決的頑癥。究其深層原因,我們認為,是條塊分割格局下的計劃
管理方式的結果。有些地方不顧玻璃行業的總體布局盲目上項目,造成非常大的資源浪費。還有些地區不厭其煩地搞重復建設,使中低檔玻璃產品充斥市場,這樣加大了玻璃行業的效益滑坡,加劇了玻璃企業的虧損。
解決這一頑癥的途徑,從根本上講,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只能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兼并重組方式,構建跨地區、跨行業的玻璃企業集團,達到生產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是玻璃行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表現為玻璃行業負債率過高,資本構成不合理。玻璃企業普遍感到資金緊張,相當一部分玻璃企業靠短期拆借過日子,財務費用因此直線上升,企業效益明顯下降。出現這一問題的客觀原因是各種原材料、能源、動力和運輸價格大幅度上漲,玻璃生產成本上升,企業不得不靠貸款來維持運轉。但玻璃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經營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的水平上,也是重要原因。只有加大自有資本,減少負債,逐步調整資本結構,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才能緩解這種情況。
收購兼并是主要手段
基本模式可以是以一批初具規模并已通過股份制改造、獲利能力強的大型玻璃企業為企業集團的“龍頭”和核心,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乃至跨國經營的大型玻璃企業集團。這些大型玻璃企業集團在組成方式上可以是多種形式。組建初期,可采用控股、參股、協作經營方式,資本雄厚時,也可以直接采用收購、兼并等方式。獲利是資本的本性,獲利性將驅使大型玻璃企業集團對外擴張。獲利性的內在動力,將驅使聚集的資本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流動,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經營市場和更大的資本規模經營效益。組建大型玻璃企業集團,是玻璃行業實現較終走向成熟的標志。重組序幕已經拉開
事實上,國內玻璃行業大規模重組的序幕已經拉開。2000年6月,同處秦皇島并同為中國520家要點企業的中國
耀華玻璃集團公司與北方玻璃集團公司宣布合并,由此奠定了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在中國玻璃行業規模非常大的地位。
同年8月,耀皮公司對廣東浮法玻璃有限公司(GFG)的收購行動在玻璃行業引起很大震動。在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下,耀皮公司接管GFG生產經營管理后,通過資金投入、技術改造及強化基礎管理等手段,其經營業績已有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就耀皮公司而言,收購GFG是實施低成本快速擴張戰略的一個重大舉措和良好開端。這次收購行為的完成,使耀皮公司在較短時間內產量增加50%,成為國內技術較先進的玻璃集團和我國玻璃工業的龍頭。目前國內近9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中可生產高品質浮法玻璃的只有10條,包括耀皮公司的SYP-1、SYP-2兩條生產線。加上GFG的一條
PPG生產線,耀皮公司在全國10條高等生產線中就占有了其中3條,進一步鞏固了其做為高品質浮法玻璃龍頭老大的地位。
來源:中國汽車中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