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玻璃貼膜的起源、發展:
玻璃貼膜用于提高普通
浮法玻璃的安全節能性的應用可追述到1960年。當時研制膜的初衷,時為了控制太陽能負荷造成的制熱、制冷的不均衡。早期的膜僅具有將太陽輻射反射出玻璃窗外,以阻止玻璃內表面的熱量增加的性能。
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發展,新一代的本體著色隔熱膜誕生了, 它豐富的色彩為建筑師提供了廣闊的設計空間。主要的顏色有:棕色、灰色、金色、琥珀色、藍色、綠色等。
1970年美國的能源危機引出了膜的另一方面的性能開發--減少室內熱能損失(即"保溫性"。研究發現,聚酯膜不僅可作透明介質,更具有吸收和逆輻射長波紅外線的能力。經過反復試驗,膜的材料、結構有了大的改變,這一改變,更提高了膜的"保溫性",也就產生了"低輻射膜"--LOW-E膜。
二、 玻璃貼膜的結構、性能、種類、及基本施工原理:
膜的較基本構成是:聚酯基片(PET),一面鍍有防劃傷層(SR),另一面是安裝膠層及保護膜。施工安裝時,將保護膜揭去,露出膠層的一面貼于玻璃內表面(如果是特別設計用于外貼的膜,則貼與玻璃外表面)。
PET是一種耐久性強、堅固、高韌性、耐潮、耐高、低溫性均佳的材料。它清澈透明,經本體染色、金屬化鍍層、磁控濺射、夾層合成等多種工藝處理,成為具有不同特性的膜,以適應于商業大樓、住宅、商店櫥窗、銀行柜臺、博物館、汽車或船舶等不同場所的需要。
膜的有經驗制造商通常使用各自專利的粘膠用于夾層合成和安裝膠層。主要分為:壓敏膠和水分子激活膠。
建筑用玻璃貼膜主要分為兩大系列:建筑節能膜和安全膜。主要品種有:本體染色膜、熱反射隔熱膜、低反射隔熱膜、高透光磁控濺射膜、低輻射(Low-E)膜、博物館及檔案館專項使用膜、磨砂及半透明裝飾膜、透明安全膜等。四大基本特性:隔熱節能、預防光線直射、美觀舒適、安全防爆。
安全膜通常由單層或多層PET夾層合成,厚度有:2MIL(0.05mm)、4MIL(0.10mm)、7MIL(0.18mm)、11MIL(0.28mm)、15MIL(0.38mm);建筑節能膜厚度通常為1MIL~1.5MIL。
玻璃貼膜在建筑工業中可以被稱為"兩棲"產品,它既可用于舊樓翻新,也可用于新建大樓。
膜的安裝方法通常是相似的,即去除保護層后,用中性皂液或特別配制的安裝液噴灑于潔凈的玻璃表面和膜的安裝膠層表面;將膜平鋪于玻璃上裁去多余邊角,用安裝工具排除多余水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