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6407次瀏覽
【中玻網】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系統與多級次制造要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志祥、呂琨、博士鄧丹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馬偉等合作,設計并合成的可溶性農業生產體系小分子光伏材料,通過活性層形貌優化,獲得了11.3%的光電轉換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道的可溶性農業生產體系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較效率高率,也是農業生產體系太陽能電池的較效率高率之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2016,7,13740)上。
農業生產體系太陽能電池因為其具有原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質量輕、可通過印刷制備為大面積柔性器件等優點,成為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太陽能利用方式,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在活性層材料中,相比于聚合物材料,可溶性農業生產體系小分子具有純度高、明確的分子結構和分子量等優點。但是,目前基于農業生產體系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依然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性能更為穩定的反向器件的較高能量轉換效率低于9%。
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兩個主要途徑,一是通過分子設計調控能級結構,二是通過改善器件活性層形貌從而降低電荷復合,減少能量損失。魏志祥課題組通過改變可溶性小分子的端基受體中氟原子的個數,實現了這兩個方面的協同優化。氟化端基有利于降低材料的HOMO能級和光學帶隙;同時可以降低與富勒烯受體的相容性和材料的表面能。研究表明,氟化端基誘導了材料在水平方向上多級次相尺寸的分布,即同時存在相純度高且利于電荷傳輸的大尺寸顆粒(約100nm)以及增加給受體界面面積且利于電荷分離的小尺寸顆粒(約15nm)。這種多級次相尺寸的分布使電荷分離和傳輸更趨于平衡,減少了電荷的復合,從而減少能量損失。在垂直方向上,氟化端基提高了表面給體材料的富集程度,在正較表面形成了電子阻擋層,進一步減少了能量損失,從而實現了器件效率的提升。基于此,該課題組提出了反向器件活性層的理想形貌模型,在水平上形成多尺度納米組裝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利于電荷收集的垂直相分布。該工作深入闡述了效率高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形貌調控和器件性能之間的內在關系,對效率高率農業生產體系光伏材料的設計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該成果得到國家要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要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設立資金要點項目、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等項目的支持。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中玻網】日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旗濱集團:我國先階段光伏產能已經超出全球需求,公司光伏產品應收賬款節節攀升,貴公司對光伏產...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