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談生意的時候,較早考慮的對象往往是中國。許多公司希望能從中國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玻璃行業的生意人也不例外。不過,在印度這樣一個玻璃都快“賣瘋了”的國家,也是他們可以放手一博的另一塊樂土:在這里,根據《印度玻璃相關人士指南》的數據,在過去的兩三年間,
平板玻璃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2%-15%之間,從遠期上看,有望保持3.8%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近年來,深加工玻璃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超過30%。
在印度,
建筑玻璃和
汽車玻璃的消費量非常大。大約8,00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被規劃為購物廣場---考慮到天氣,安全,隔音,節能,美觀等因素,開發商傾向于在他們的建筑上使用更多玻璃。玻璃革命同樣發生在汽車行業---隨著8%汽車消費稅的削減以及更具彈性且易獲的汽車貸款政策的實行,汽車行業預計將會快速增長。
上個世紀90年代印度國內玻璃需求量的高速增長,導致
玻璃出口量下降,同時也吸引一些跨國公司前來投入資金---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主要的
浮法玻璃生產商(古吉特-
加迪安公司(Gujarat Guardian)、
旭硝子印度玻璃公司(Asahi Glass India)、
圣戈班印度玻璃公司(Saint-Gobain Glass India)、瑞溫尼玻璃公司(Triveni Glass)、哈亞納平板玻璃公司(Haryana Sheet Glass)和古吉特-寶羅斯公司(Gujarat Borosil)等...),與之相關的27家印度本國企業也紛紛擴張生產能力,括增新產品以保持競爭力。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六年間(2000-2006),印度平板玻璃工業增長了80%,年均增長率高達10.1%。玻璃的人均消費量也從1999年的0.41千克躍升至2006年的0.76千克。
總而言之,印度玻璃業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諸如原片玻璃生產能力過剩(深加工玻璃的計劃性過剩)、中國產品的競爭(不計反傾銷稅)、缺少玻璃行業標準等問題一直威脅著印度玻璃業。就生產過剩而言,分析師認為供遠過于求的狀況至少要到2009年以后才會有所好轉。對印度玻璃業來說,生產過剩、日益增長的競爭壓力、標準化體系的發展將是未來真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