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進行關注
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
7649次瀏覽
【中玻網】不久前,李克強總理訪問歐洲,在比利時、法國、歐盟、世界經合籌備的多個場合,力倡“全部產能合作”,特別是大力推介“第三方市場合作”,得到多方積較響應和好評。當前,進行全部產能合作的意義有哪些?中國推動全部產能合作會對全部分工和全部產業轉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國如何積較有效地與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相關人士。
沒有過剩,只有相對過剩
今年5月中旬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進全部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與要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要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有全部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中共中點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推動開展全部產能合作,是新一屆中點領導集體立足全部國內兩個大局,在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和全部社會的同時,解決國內相對產能過剩矛盾的一個非常英明的戰略。”韓保江向記者表示,之所以要強調是“相對”的產能過剩,是因為所謂的產能過剩,并不是“”的產能過剩。
“當前出現的產能過剩,跟我國自身內需不足有關系。之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非常高,像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當快,投入資金需求強勁,而伴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許多產業產能出現了‘相對’過剩。”韓保江說,“過剩的產能并不是落后的產能,并不都是‘兩高一資’行業,實際上我們很多產業的技術并不落后,產品也不是沒有市場,‘相對’產能過剩的這些產業在中國的生命周期遠沒有結束。”
中國的很多產業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優勢,在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重要的行業里,中國都具備了相當強的制造能力,這些工業的制造水平、技術的標準,大體上都在全部先進水平上,即使不是較先進的,也是比較先進的,而且生產能力非常強。
“那些在國內產能相對過剩的產業,如果被簡單地武斷地減產、關停,所造成巨大的沉沒成本,包括相應的交易成本的浪費,會是非常驚人的。”韓保江說,“如果通過全部合作,特別是通過大部分國家產業價值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分工,拓展全部市場,不僅可以減少這些浪費,而且可以延長國內很多產業的生命周期,當然,還可以為東道國填補某些空間。”
比如,許多發展中國家工業體系不完整,希望通過工業化實現進口替代,進而擴大出口,改善全部收支,實現貿易平衡;又如,一些虛擬商品出口國正為價格疲軟而苦惱,希望辦加工廠增加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產品和產業多元化。
順應產業轉移新趨勢
全部產能合作實際上也是一種全部產業轉移,全部產業轉移并不是新鮮事物。就拿戰后的幾十年來講,曾經出現了西歐和日本承接美國產業轉移的現象,也曾出現了日本對亞洲鄰國(或地區)的產業轉移。
法國巴黎靠前大學經濟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穆凱利,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世紀較后的幾年開始,全部產業轉移呈現出“價值鏈”分解轉移的特點。即發達國家的科研條件、大公司的技術實力以及充裕的科研經費,把持著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裝備的開發設計,以及產品的銷售等高附加值環節;而加工和裝配等低附加值環節愈益被轉移到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這樣,便造就了同一產品生產過程中,核心環節與輔助環節相分離的趨勢,實現了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產品生產不同工藝流程的分工,在不同產品型號的分工,在不同產品零部件的分工。
受訪相關人士認為,在全部產能合作中,中國應順應產業轉移新趨勢,積較參與甚至主要大部分國家產業價值鏈布局。
“跨國公司是全部產業轉移的載體。”穆凱利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跨國公司,主要是發達國家的大企業,通過價值鏈拆分,把各環節配置到能夠滿足其大部分國家戰略需要的較佳區位,一方面在大部分國家范圍內實現了產業的空間分割,從而大大提高了全部產業轉移的高層度和廣度,另一方面還在跨國公司內部完成了企業大部分國家價值鏈的整合,以充分利用各國和地區在大部分國家價值鏈各個增值環節上要素稟賦的優勢。”
可喜的是,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大部分國家價值鏈的整合。《中國企業全部化藍皮書2014》指出,過去中國以低勞動成本參與全部分工,處于新興制造業的低附加值生產環節,現在中國企業不僅在對外直接投入資金中出現向價值鏈上游延伸的轉變,而且,已有一些中國企業通過對價值鏈上下游的控制,開始從大部分國家產業價值鏈的參與者向主要者轉變。根據中國與大部分國家化智庫(CCG)的統計,有62%的對外直接投入資金是為了獲得海外銷售渠道和營銷服務的網絡優勢。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在大部分國家經濟格局以及價值鏈條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中國是大部分國家第二大經濟體、靠前大商品貿易國、靠前大匯入外部儲備國、第三大對外投入資金國,并已經成為將近130個國家的非常大貿易伙伴,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均有著緊密的經濟合作。受訪相關人士認為,中國已有能力在多領域展開價值鏈布局,以實現產業與資本的結合,技術與市場的對接。
優化布局增值環節
作為全部產業轉移的載體的跨國公司,其產品鏈條的不同環節在外向轉移過程中有著轉移的先后序列。穆凱利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產品鏈條的環節從大的方面主要有:核心專長的技術環節、非核心的先進技術環節、標準化的常規技術環節、勞動密集型環節,這幾個環節也是依技術層級由高到低的順次序列。”
跨國公司,主要是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往往集中技術資金力量于核心技術開發、升級,以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環節因而通常留在母國內;而會將非核心的、但在技術上又較為先進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同時將標準化的常規技術環節轉移到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配套能力的國家或地區;勞動密集型的環節則轉移到勞動成本低廉的國家。
“這樣一個序列非常大可能地利用了各類國家和地區的比較優勢,有助于實現企業效率和利潤的非常大化。”穆凱利表示,“這是中國企業在進行全部產能合作中應十分注意借鑒的。”
開展全部產能合作已是既定方針政策,那么到哪兒進行全部產能合作呢?韓保江指出,這就要根據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特點,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推進。
“全部產能合作既可以和相對落后的亞非拉國家開展,也可以和發達的歐洲國家進行。”韓保江說,“我們的很多產業要升級,可以借鑒歐洲發達國家的技術;有些技術,歐洲的確是不再需要,但不等于歐洲不需要相應的產品,像鋼筋、水泥、平板玻璃等,歐洲也需要。”
韓保江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歐之間可以進行技術上的合作。一方面,歐洲幫助中國提高相應產業的技術素質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中國按照歐洲的標準生產出產品,銷售到歐洲。
當然,中國還可以和發達國家的優勢結合起來,生產關鍵技術設備,以較低價格和較高質量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需求,拉動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出口,促進中國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
“在與發達國家合作的過程中,中國可以進一步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自身產業升級步伐,實現經濟轉型大戰略。”穆凱利說,“在積較鼓勵跨國公司把價值鏈高等環節轉移到中國的同時,中國企業也應該積較將自身的研發等環節部分轉移到發達國家,以獲取外溢效應。”
“而同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展開全部產能合作,就需要這些國家和地區讓出一定的市場,由中國提供相應的產品,或者這些國家和地區讓出一定的投入資金空間,提供投入資金便利化,讓中國擁有產能優勢的企業設廠。”韓保江說。
版權說明:中玻網原創以及整合的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
免責申明:以上觀點不代表“中玻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標錯來源,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0571-89938883,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謝謝!
【中玻網】日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旗濱集團:我國先階段光伏產能已經超出全球需求,公司光伏產品應收賬款節節攀升,貴公司對光伏產...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