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玻璃 坐著火車去西藏,為什么能夠看到雪山上白雪皚皚,看著藏羚羊在漫漫荒原上自由奔跑?為什么不必擔心被高原低溫凍成冰棍兒,不必擔心被唐古拉山口灌進列車的風沙卷走?答案是,青藏列車用了金晶玻璃。
這聽起來像個創意拙劣的廣告。但是,如果青島金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晶玻璃”)這樣宣傳自己,相信它收獲的不是嘲笑,而是尊敬。因為與大多夸大其詞的廣告相比,這一說法的背后,是金晶玻璃憑借自己的玻璃工藝擊敗國外競爭對手、解決了進藏鐵路兩大致命難題的事實。
研制進藏鐵路列車玻璃,金晶玻璃用了兩年;做到
壓花玻璃大部分國家老大,金晶玻璃也只用了五六年;而使中國的玻璃行業達到現在的發展水平,山東博山的劉氏家族已經花了上百年時間。
“英國一個相關人士說過,只要地球上還有西藏,鐵路就永遠通不到那里。”在說起這番話時,金晶玻璃公司董事長劉同佑面帶勝利的微笑。事實上,要從這位68歲的老人臉上捕捉到表情并不容易,特別是他陷入回憶的時候。
在中國玻璃行業,劉同佑是傳奇式的人物,他出生于玻璃世家,是八代玻璃傳人,在玻璃制造工藝、
玻璃窯爐工程設計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劉同佑來說,較快樂的事就是金晶在技術上又獲得了一個新打破,較不快樂的事是看到中國一些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他認為,如今的“經濟侵略者”慣用的手段是用資本做誘餌,買中國的品牌和技術,因此,作為民族工業的領頭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執著地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從劉同佑平靜的敘述中,可以捕捉到他內心深處火熱的巖漿奔突:通過實施自主創新、致力于將中國民族工業的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大旗插上世界玻璃工業的較高峰。
自主創新
劉同佑在玻璃制造工藝和窯爐工程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山東工業陶瓷廠兩年,他創造了三大技術革新。在美琉16年間,雖然僅有6年從事技術設計工作,卻設計出了各種窯爐17座、玻璃生產線6條、樓房9棟、熱力工程5項和化工工程1項,并獲得了21項科技成果。
24年來,他親手設計的各種窯爐和生產線達42項,其中包括日產470噸級的大型
浮法玻璃窯和世界上非常大的500噸級壓花玻璃池窯。在研制和設計中開創新技術123項,其中上報17項全部獲獎、9項獲專利、2項獲博覽會金獎。
1987年,劉同佑創造并設計的“六機無槽引上玻璃池窯”,采用本人專利和14項新技術,各項指標超過了無槽引上的創始人、世界上優異的美國
PPG公司的同類池窯,把無槽工藝推上了世界高峰。被國家
建材管理部
門稱贊:“是劉同佑拯救了中國的無槽工藝!
1996年由劉同佑主持設計并籌備建設的470噸級浮法玻璃生產線,其投入資金僅為國內同類生產線的1/3,建造時間僅為1/2,而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已被國家技術監督檢查部門證實都超過了當時國內其它生產線。建設和試產中,劉同佑解決了數十項技術難題,僅用1小時解決了由三個重要設計院和四家制造廠的上百名相關人士半年不能解決的退火窯D區和E區輥子突然彎曲問題。其發明的“浮法玻璃窯爐池壁強化全封閉保溫方法”在倫敦全部專利技術成果博覽會上被評為金質獎。
2000年,通過技改,在全國率先將煤制氣技術應用到玻璃生產,煤氣替代重油獲得成功,該技術的應用節能效果明顯,因此獲青島市2002年十大節能成果獎。
2002年由他主持設計的日熔化量500噸的大型壓花玻璃生產線,是世界上非常大的壓花玻璃生產線,在研究和設計中采用14項新技術,解決了上百項技術難題,初次將煤氣替代重油應用于500噸大型窯爐,并成功解決了煤氣爆開問題,開創了在大型窯爐采用煤氣技術的先河。
目前,金晶產品已發展到十幾個門類、數百個品種,囊括鋼化、中空、熱彎、絲印、裝飾夾層、防彈防爆、夾絲、壓花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機車、家電、家具、太陽能等產業領域及建筑、裝飾、裝潢業等領域,金晶產品在國內外具有良好的信譽度和美譽度,深受用戶信賴。
2005年,在中國內資玻璃企業一體虧損的危情時刻,青島金晶卻逆勢飛揚,創造了奇跡:實現利潤4666萬元!利潤增長55%!其固定資產已由1994年的5000萬元猛增到6億元,是建廠之初的12倍!現在,青島金晶的壓花玻璃產能達750噸/日,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非常大的壓花玻璃生產基地和中國綜合能力較強的加工玻璃基地。
在劉同佑的帶領下,金晶以獨特的創業理念、優異的
管理和穩定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客戶的信賴,贏得了穩定的市場份額。通過不斷創新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