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材行業平穩增長的態勢已經基本鞏固,主要經濟指標保持持續平穩運行態勢。但受需求市場、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行業增速放緩、發展動力不足的跡象仍較為明顯,行業平穩運行基礎還需要不斷維護。 一、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形勢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3個百分點,在工業主要行業中排名第四。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45%,低于2016年全年水平。 1、建材主要產品生產保持平穩 今年以來建材主要產品生產基本保持穩定。1-7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3.3億噸,同比增長0.2%,平板玻璃產量4.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半年均有所放緩。商品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制品、石膏板、陶制與瓷質磚、隔熱隔音材料、衛生陶瓷、技術玻璃等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 2、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持續上漲 今年以來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持續上漲。1-7月份平均比上年同期高6.3%。其中,7月份全國水泥平均出廠價格316元/噸,環比下降1.5%,1-7月份平均出廠價格312元/噸,比上年同期高23.7%;平板玻璃價格繼續微幅回落,7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70.6元/重量箱,環比下降0.3%,1-7月份平均出廠價格70.6元/重量箱,比上年同期高12.5%。 3、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增長顯著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1762億元,同比增長28.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2.1個百分點。其中,水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0%,利潤總額334億元,同比增長247.9%;平板玻璃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6%,利潤總額53億元,同比增長85.1%;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用石加工、技術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非金屬礦加工等建材主要產業經濟效益水平均表現良好。 預計今年1-7月份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2100億元,同比增長26.9%。 4、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同比微幅增長 今年以來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持續下降,上半年恢復同比增長0.8%。1-7月份建材行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同比增長0.2%,增幅有所回落。其中建材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同比仍大幅下降10.8%,建材制品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同比增長1.5%是維持建材行業投入資金增長的主要因素。 5、建材出口金額降幅收窄,進口保持穩定 今年上半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153.4億美元,同比下降4.6%,降幅比1-5月份收窄7.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9.6個百分點。其中陶瓷磚、建筑用石出口金額仍分別大幅下降29.7%、22.9%,但降幅較上月均有明顯收窄;其他主要進口商品中平板玻璃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0.2%,玻璃纖維及制品、水泥混凝土制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有所加快,石棉制品出口恢復增長。 今年以來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進口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進口金額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平板玻璃、大理石和花崗石荒料、玻璃纖維及制品、石英玻璃、導電玻璃等商品進口數量均保持增長。 預計1-7月建材出口總額185億美元,同比下降3.7%,進口持續保持平穩增長。 二、建材行業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變化 1、建材行業增長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以來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建材基礎材料產業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帶動行業整體增長,另一方面,近年來建材基礎材料產業一直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成為建材行業平穩增長重要基礎保障。今年上半年規模建材基礎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2%,為建材行業增長貢獻7個百分點,建材加工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7%,為建材工業增長貢獻6.2個百分點。當前建材加工制品業產業規模占到建材行業的45.2%,與基礎材料產業規模比重為0.92,且近幾年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為建材行業增長提供了堅固的基礎保障,與基礎材料產業共同推動行業增長。目前,建材行業增長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產業轉型升級逐漸成為提升行業效益的核心動力 近年來,受傳統市場需求走弱及建材消費市場轉型影響,建材基礎產業延產業鏈延伸以及下游產業發展明顯加快。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產業規模達到水泥產業規模的1.33倍,技術玻璃產業規模達到平安玻璃的3.04倍等,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同期建材加工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增加846家,平均規模同比擴大8.6%,基礎材料產業減少54家,但平均規模擴大13.8%,企業盈利能力也在同比提升。今年上半年建材新興產品所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3%、8.9%,規模比重均占行業的30%左右,投入資金規模占行業的44%,后續發展動力仍然相對充足。建材產業轉型正逐漸成為行業效益提升的核心動力。 三、當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 1、建材行業需求增長依然偏弱 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同比增速呈現回落態勢,1-7月份同比增長8.3%,比上半年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建筑安裝工程投入資金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從投入資金產業結構看,今年前7個月,僅制造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等行業投入資金增速高于2016年全年增速,但今年以來也呈現回落態勢,房地產業投入資金增速持續下滑,1-7月僅為5.3%。 2、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增長主要來自價格因素 今年以來,受宏觀市場溫和增長影響,建材產品生產增長保持穩定,但效益增長相對明顯,價格上漲是其主要因素。在建材主要產品中,水泥出廠價格上漲明顯,是推動水泥行業乃至建材行業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但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水泥價格回升更多依賴行業自律,但當前行業自律基礎仍不甚牢固,一旦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動,自律效果或會有所弱化,影響到效益的平穩增長。 3、新增產能釋放有所加快 2015年全國水泥產能比2014年減少3000萬噸,2016年在市場平穩、效益回升的情況下,新增產能有所抬頭。經核查,2016年,新增熟料生產線35條,新增熟料產能4400多萬噸,全年凈增水泥熟料產能2000萬噸;水泥粉磨能力增長重新抬頭,2016年新增水泥產能2.7億噸,凈增1.7億噸。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實際水泥熟料產能18.9億噸,水泥產能35.9億噸。受產能增加影響,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僅61.8%,比上年同期低1.4個百分。 4、建材行業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 “十二五”以來建材行業雖總體上保持平穩增長,但總資產報酬率呈下降趨勢,2015年下降至近年較低點。2016年以來有所恢復,2017年上半年為9.6%,但總體仍處于低位。今年以來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恢復明顯,上半年規模以上水泥行業銷售利潤率達到7.3%,比上年同期上升4.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2006~2014年平均7.7%的水平,從水泥產業鏈結構看更是長期低于房地產行業利潤水平。此外,近年來水泥隨著水泥裝備技術水平提升以及環保需求,噸水泥投入資金成本大幅提升,大型、高技術水平生產線噸水泥投入資金已經超過600元,2013年以后水泥行業投入資金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高等化、高投入資金特征。水泥產業升級和轉型仍遠未完成,其需要的資金投入仍然巨大,行業盈利能力仍需繼續提升。 三、建材行業全年形勢判斷 根據宏觀運行情況及相關政策性因素變化可以確定,今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入資金總體持續保持穩定,建材行業面臨的宏觀市場環境將在需求相對偏弱的情況下保持基本平穩。同時,建材行業在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并加快去產能的預期下,市場供需平穩將得到較好維護。但是,由于目前建材產品價格和經濟效益回升基礎仍然脆弱,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并沒有真實實質性的緩解,建材行業新的增長點仍未充分形成等問題仍較為突出,2017年建材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還存在一定的風險。 綜合判斷,建材行業面臨的宏觀市場環境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速略超過去年。受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增速回落及上年下半年增速走高等因素影響,預計建材行業下半年將有所回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全年達到5.9萬億,增長12%,增長速度高于去年,全年利潤3900億元,增長13%。全年水泥產量24.2億噸,略高于去年仍低于2014年水平。 四、意見建議 (一)繼續維護行業運行基本面保持平穩 1、保證主要產業平穩運行 當前建材行業主要產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但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下降及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也不斷加劇。因此行業自律、提振行業信心,以及加快磚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材等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行業發展,就顯得更加重要。 2、保持建材主要產品價格持續穩定 現階段價格穩定是實現效益穩定增長的基礎,在當前供需關系仍然偏緊的情況下,確保行業自律有效實施更加凸顯作用。 (二)進一步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變 1、堅決遏制新增產能釋放,確保行業產能總量不增長 相關部門、行業、企業應共同努力,切實管住新增產能入口,為行業實現供給側改變總體目標提供緩沖期。 2、建立錯峰生產長效運行機制,一體推行錯峰生產 在需求有限的形勢下,行業企業應主動調節供需關系,維護市場平衡,同時為減少環境污染做出貢獻。 3、加快培育新興市場 鼓勵和引導既符合產業政策方向又能滿足社會需求升級要求的產業加快發展,加大培育相關市場,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推動建材工業的轉型。 [詳情]
8月12日,2017年平板玻璃行業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在山東淄博召開,會議分析了上半年市場運營情況,并就目前原料、燃料上漲,成本增加,旺季來臨等影響因素,提出參會單位帶領分4次上調10元/重量箱。 之后各區域市場價格一體上漲,據統計,全國平板玻璃均價由1548.45元/噸漲至1592.93元/噸,上漲44.48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提價略有提前,而終端需求支撐力度不足,部分業者人士反應,提早的漲價或將難以實際執行并好保持高位,但原片企業、經銷商對漲價意向較為強烈,拉漲情緒濃厚。 在高位的售價下,原片企業利潤反而沒有明顯提升,目前全國平均利潤僅達40元/噸左右,而去年同期利潤高達350元/噸,跌幅可達88.57%。 主要原因還是原料和燃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其中漲幅非常大的為:純堿、石油焦、煤炭、煤焦油,漲幅分別可達32%、195%、45%、74%,其中目前在用石油焦、煤焦油的總產能在29650萬噸,占到全國的18.67%;在用煤炭、煤焦粉的產能38700萬噸,占到24.37%。同時,隨著環保檢查的嚴格執行,使用天然氣的占比逐漸增加,目前可占到43.95%左右,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天然氣價格由3.97元/立方米降至3.825元/立方米。 近日華中、西北會議相繼召開,原片企業仍有提漲意向,但房地產受限購影響,竣工面積略有縮減,景氣度下降。河北、山東等地下游加工企業受環保影響,有近一半企業被迫停工,訂單量有限。 同時,下游企業因原片價格持續上漲,而加工成品售價提漲難度大,利潤低位,市場整體開工率僅達到60%-75%,采購積較性不高。回款難度大,采購渠道受限,多數企業庫存處于低位,對后市信心不足。 經銷商、貿易公司近期走貨放緩,前期大幅度進貨,造成目前庫存高位,近期從廠家采購量縮減,多按單拿貨為主,囤貨意向降低。原片企業對外報價連日上漲,但實際執行仍有難度,市場成交價格略低。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后期個別原片企業或將繼續小幅拉漲,市場實際成交價格或有降低,經銷商、下游加工企業繼續觀望,隨用隨購為主。 [詳情]
一、售價趨勢圖 據顯示,8月玻璃報價持續上行,經歷了幾波上漲。 監測地區均價從16.16元/平方米上漲至16.76元/平方米;各地區基本均經歷了一波或者幾波價格上漲。 尤其以華東地區行業會議之后,華北、華東地區的漲幅非常大。 雖10元/重量箱的號召漲幅并未執行到位,但市場5mm浮法的價格仍然也有了80-100元/噸水平的上調; 而華中地區會議的效果雖次于華東會議,但總體基調也是上漲,漲幅也在80元/噸水平;9月1日召開的西北會議同樣也是號召到9月底上漲5元/重量箱。但效果有待觀察。 二、行情分析 8月玻璃價格上行一方面是生產企業的聯手促動。 在旺季到來之前,企業試圖將價格推至高位,在旺季中博一個相對較好的行情。本月各地幾次市場協調會參與度和協調度都較高,烘托旺季氛圍的動作比較到位; 第二方面是上游成本的推動,純堿春季之后行情走好,部分企業高位已喊至2000元/噸。純堿的延續上漲給玻璃帶來動力支撐。 第三方面則是企業庫存偏低,并且資金都相對充足的情況下,今年整體玻璃行情偏高位。 企業利潤尚可,常規旺季即將到來的預期,在企業低庫存的推動下,上行較為容易。 利空因素主要還是下游需求的制約。2017年1-7月份,房地產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長2.4%。 房地產降溫,銀行貸款收緊、利率提高,房地產調控加碼,新開工、銷售等各項數據正在呈現下行趨勢,樓市需求不可過分樂觀, 產能變動方面,今年以來,在嚴格調控之下,只新建了3條產線,同時復產了9條產線,產能凈增加770t/d。 據悉,9月份預計沙河長城三線500噸和福耀雙遼二線600噸有復產計劃,金秋旺季供應充足。 而據統計局統計,2017年1-7月,平板玻璃產量47901萬重量箱,同比增長4.6%。逐月玻璃產量基本均呈現同比增加的走勢。 上游 數據顯示,純堿市場盤整運行態勢。 華北地區主流輕質純堿1650-1700元/噸左右,重質純堿主流執行價1750-1800元/噸左右,下游近期需求尚可,整體預計后期本地區市場行情仍多窄幅整理為主。 華東地區主流輕質純堿1600-1650元/噸左右,重質純堿1650-1700元/噸左右,下游近期需求穩定,預計后期市場行情多窄幅整理為主。 下游 2017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入資金597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房屋新開工面積萬平方米,增長8.0%,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 房屋竣工面積47021萬平方米,增長2.4%,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商品房銷售面積863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0%,增速比1-6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3496萬平方米,比6月末減少1081萬平方米。 行業 8月31日建材指數為964點,較周期內較高點1044點(2012-11-01)下降了7.66%,較2016年02月24日較低點714點上漲了35.01%。(注:周期指2011-12-01至2017-08-31) 三、后市預測 八月份企業經過了幾輪上漲,目前價格相對處在高位,金九銀十企業普遍對價格上漲仍有期待,所以上漲幾乎無太大懸念。 但是因建筑玻璃需求始終疲軟,深加工方面下半年受到環保嚴查恐也面臨停產限產壓力,因此金九成色仍有待后期觀察而定。 [詳情]
在中國玻璃董事局主席彭壽的眼中,未來中國玻璃市場只能是朝著增長的勢頭發展。雖然目前公司只排在行業第四名的位置,不過隨著公司的戰略布局深化及產能釋放,在2020年之前,公司有望沖上行業靠前的位置。 8月30日,中國玻璃在香港舉行中期業績發布會。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全國玻璃市場運行狀況良好,玻璃價格隨著第二季度需求端復蘇而穩步上漲。上半年,中國玻璃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20.1%至11.02億元金額(單位下同),毛利率同比增長2.3個百分點,凈利潤為2000萬元。 中國玻璃2017年上半年經營效益大幅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期內,該公司的“走出去”戰略布局也有所收獲。其尼日利亞500T/D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該條生產線年產量預計約為15.12萬噸。另外,中國玻璃亦聚焦哈薩克斯坦、埃及、中亞、東南亞、南美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其中,哈薩克斯坦項目已開始探討合作意向及可操作方案。 以下是智通財經APP整理的現場問答紀要。 問:下一步整個集團的整合方向是什么樣的?在行業的整合大勢之下,中建材整合的戰略方向大概是會怎么走?相比其他行業,玻璃去產能的速度沒有那么激進,管理層認為玻璃行業去產能的進度會不會加快?管理層對未來需求的看法,現在房地產調控可能會對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有一些影響,明年玻璃需求是什么樣的? 彭壽:中建材在整合這個上面,首先,從水泥上的整合,大家有目共賭。由于中建材的整合和協同,中國在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市場效應和協同發展。 本身玻璃產能不是很大,對于玻璃來講,盡管中國建材,就是凱盛玻璃,它們的技術是世界靠前,建造了中國80%以上的高等玻璃,也就是說現在大家知道的上市公司的玻璃廠,它們的技術無不是由凱盛提供的。 中國未來的玻璃是需要整合,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散而不大,也就是說前12名的產能并沒有超過50%以上。這樣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它有300多條生產線,現在停了100條,大概有237條生產線在運行。集中度很高較多的也只占10%不到。從中國玻璃角度上講,目前中國玻璃處在第四位的情況,建材本身的玻璃加在一起,我們可能會成為前三名,我認為集中度并不夠。 作為國家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國家要求,用市場方式來進行整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想法是我們先有一個整合平臺,利用國家政策,利用行業發展趨勢,利用地方相關部門訴求,在這方面進行整合。 第二個就是用市場的方式進行整合,既然我們要做,肯定是要做到非常大。在整合的過程中,目前我們既有平臺建設,也有發展的平臺,未來再進行較終的整合。 對于行業的供給側改變,因為玻璃的量比較小,玻璃目前上半年始終產能沒有減少,市場需求沒有減少。在用量和產能的情況對比下,由于量減少了,所以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就是求和供基本平衡,當供減少的情況下,價格自然發生變化,這也得益于國家工信部對一些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堅決不建這兩個決心。 玻璃現在把原先潛伏的一些格法通通消滅掉。現在這部分產能占玻璃產能10%到20%左右以上。這還是有一定的量。另外,由于環保等方面的原因,也令它不能更新產,所以自然地把量調整下來。 我認為,在供給側改變的情況下,一個是要進行結構調整,就是玻璃的需求一定是增長性的,只是說需要什么樣的玻璃,而不是以前講的普通玻璃、低檔玻璃。從房地產還是從公共建筑的需求和產業鏈的延伸,玻璃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只是我們要做特種玻璃,向超白化、大尺寸、功能化、超薄化來進行發展。功能化就是讓玻璃具有我們大家所用的舒適、節能、環保、可以用。可能有些人坐過較新的飛機,飛機調光不用擋簾,完全是用光控玻璃。我們現在建筑物Low-E玻璃,原來是中通,現在馬上是真空。也就是說它永遠是一種無法被取代的材料。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隨著技術的先進,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所以可以這樣講玻璃市場,只能增長,但是它有個特點,需要高科技。我們現在房地產的發展,未來全是工廠化制造。工廠化制造要求玻璃在工廠化制造好以后變成直接的門窗,變成直接的應用。而中建材現在要點發展的就是新型房屋。新型城鎮化和玻璃農業。現在農業的發展就是工業化,工業的發展就是智慧農業,就是農業大棚,這個農業大棚用的全是玻璃。這個是奇大非常的市場。 也就是說,供給側改變,一方面要結構習性調整,去產能調結構,但是要補短板。在整合上,我們是堅定不移按照市場發展規矩去整合,不會花大價錢去買。第二,整合完了以后,按照高等、、特種進行結構性調整。第三,就是我們的項目,一帶一路把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向國外輸送。所以,玻璃有很大的發展前途,但是需要科技創新,使產品更加,這樣發展前景和效益更好。 問:中國建材很早以前領導全部工程的團隊在一帶一路國家做了很多水泥工程。大股東如何將這個長處和中國玻璃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中國的玻璃市場已經是一個紅海市場,中國玻璃在大股東的影響下能夠享有到國家一些政策性的扶持,在這里怎么應對,未來國內一些小的玻璃商也會向一帶一路沿線做產能轉移的格局? 彭壽:這些年,中建材在一帶一路上響應國家號召在做這一塊,主要是做EPC服務,為那些國家做了很多水泥廠的建設,玻璃也做了。我們兩個做了,大部分國家65%的玻璃廠和水泥廠。現在隨著水泥價的穩定穩固,玻璃這方面的量應該還是越來越大。作為中建材來講,我們既然把中國玻璃打造成一帶一路玻璃發展的平臺和產業發展的平臺,我們肯定會把我們在一帶一路工程服務中間的資源和商機都給中國玻璃。 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哈薩克斯坦這個項目,這是國家全力支持的一個項目,國家所有的政策都給到它。這么大一個項目本來是給中建材,我們想既然把中國玻璃作為平臺,我們就把這個項目交給中國玻璃。我們昨天董事會決定做了,現在等于這個項目已經板上釘釘。協議已經簽過了,現在就是價格問題,價格也基本上鎖死,我們需要走該評估的程序,真實把它做好。所以我想,不單我們作為技術上的支撐,作為資金上的支撐,作為政治上的支撐,我們也會作為資源上的支撐,把它做好。 第二個問題,國內是紅海,競爭得一塌糊涂,可能隨著國內產生調整,很多企業可能都有向國外走的需求。據我所知,在國外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是非常計劃的,必須要經過批的,這是有過程的,基本上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不管是誰。但是我也支持它們走出去,比如,信義在馬來西亞,中國玻璃肯定不去馬來西亞,福耀到美國,美國不是誰都能去的,一般人是不敢去的,我可能會去。我們就是說差異化去發展,差異化選擇,也給人家留一點空間。地球之大,一個人是做不過來的,我覺得我們要深耕一個國家把事做好就行。 我們嚴格要把高技術、好產品、好裝備輸出,中國發展到今天我們有這樣的產品和技術,國家也是在這個上面很好的把關。所以我想一個是市場之大,第二有規則,所以把中國的東西放在世界這個大地球里面我覺得就不算什么了。 問:中國玻璃未來擴增規模的節奏怎么把握?配套的資本開支、融入資金的情況大概是怎么樣的? 彭壽:中國玻璃,從戰略上來講,就是做成一個玻璃的發展平臺和一帶一路,這里面肯定有兼并和建設,我們現在采取的方式是成熟一個做一個,不會大目標去做這件事情,一個就是夯實好基礎,然后再孵化好新的集團,再做并購累操作。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這樣形成既有效又有發展。從長遠來講,在3到5年,可能是行業NO1,也就是說,2020年之前,我們會形成。這也是中國在結構性調整較后沖刺之年。中國建材水泥世界靠前,中國建材未來玻璃一定也是世界靠前,因為我們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有管理,有經驗,五位一體。我們通過一些合作兼并戰略,把短板補起來,這樣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好。 [詳情]
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秉承促進行業發展的宗旨,充分發揮協會的服務、協調和監督“三大功能”,以供給側改變為契機,努力促進廣東省玻璃行業去產能、調結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廣東玻璃發展迅速,但良莠不齊,在新的經濟條件下顯得后勁不足。廣東玻璃協會以供給側改變為契機,積較推動全省玻璃行業去產能、調結構、補短板,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著重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努力做好會員和相關部門的“雙向服務”,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服務是協會的基本功能,也是協會的較重要的工作和著力點,幾年來,協會正是通過做好服務來推動企業進步和行業的發展。 在為企業服務方面,按照轉型升級的要求,積較引導企業走低碳經濟和高等發展的道路。對玻璃企業而言,低碳經濟,不僅僅是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而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產品周期壽命的低碳和效率高,這必然帶動企業產品的轉型升級,并逐步走向高等發展的道路。圍繞“一低一高”發展戰略,協會主動牽線搭橋,將科研院所引入企業,推動產、學、研結合,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南玻、信義等平板玻璃企業利用浮法工藝通過不斷技術革新,生產超薄、超厚、電子級及其他特種玻璃;玻璃深加工企業生產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積較采用智能化生產線或智能化連線,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全行業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不斷涌現,有力推進了廣東省玻璃產品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南玻自主研發的利用浮法工藝生產超薄電子玻璃,其質量、性能均處于全部同工藝、同類產品的水平。這些充分證明了廣東玻璃行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為了切實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協會還積較引導和推動企業創建。多年來,在企業和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涌現了南玻集團、信義玻璃、白云化工、福耀汽車玻璃、銀通玻璃、佛山中南羅森玻璃、佛山南亮玻璃等一批有名商標、有名商標、品牌產品、高新企業,非常大提升了廣東玻璃行業的整體素質。 協會還積較、主動協助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去產能、調結構,加強供給側改變的各項工作。 1.配合省相關部門做好淘汰平板玻璃落后產能。協會主動承擔了前期調研工作,摸清了全省平板玻璃落后產能狀況,提出淘汰落后產能的初步方案,供相關部門有關部門決策參考。積較參與淘汰落后產能的現場檢查復核工作,在相關部門有關部門和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廣東共淘汰平板玻璃落后產能2000萬重量箱,提前一年實現了全省平板玻璃全浮法工藝生產。 2.積較開展行業能效對標工作。協會十分重視節能工作,把節能作為穩增長、增效益的一項重要工作,積較采取措施,努力推動各企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首先在平板玻璃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協會通過調查摸底和分析,提出了不同時期節能目標和能效。發動每個平板玻璃企業制定能效對標方案,設立企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協會還派出人員免費幫助有關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指導每個企業做好能效對標工作。為了切實把能效對標落到實處,協會建立了能效對標平臺,并與省節能中心聯網,隨時掌握各企業的能效對標動態和能耗狀況。各企業也積較采取有力措施,利用各種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開發利用新能源。2014年至2016年,通過能效對標活動,平板玻璃行業共節約能源達16多萬噸標準煤,目前全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平均12.20kgce/重量箱,較低為11.03kgce/重量箱。為了鞏固能效對標所取得的成果,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還專門編制了能效對標指南,以推動持續開展行業能效對標工作。 3.積較推動行業污染治理。污染治理,保護自然環境是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2016年,圍繞省相關部門、省環保部門要點抓好玻璃行業污染治理工作任務,協會主動承擔對全省平板玻璃污染的調查摸底,深入到每個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污染排放和治理現狀,形成全省平板玻璃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現狀調研報告。在報告中還納入了窯爐廢氣治理可選技術方案供企業和相關部門有關部門參考,制定了全省玻璃企業污染治理達標時間表,督促企業加速污染治理工作。通過努力,全省絕大多數平板玻璃企業窯尾廢氣配置了脫硫脫硝裝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均達標排放。 做好行業協調工作,促進產業和諧發展 經過多年的探索,協會逐步建立了良好的行業協調機制,并積較開展了市場協調、價格協調、生產協調、上下游協調活動。 平板玻璃基本每月進行一次市場分析會,及時分析市場走向,同時進行生產、品種、庫存、價格等分析。每次協調會并不意味著提價,而是根據對市場的分析和研判,取得共識,及時糾正價格的偏差。特別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通過協調,能夠有效遏制惡性競爭。市場好時,通過協調、分析,能夠防止出現不理智的價格行為。協調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市場,即要保持平板玻璃合理的利潤,又要為下游加工企業所接受,只有這樣,整個行業才能穩定、協調發展。 加工企業基本每個季度舉行一次協調會議,除了協調市場價格、防止不正當競爭外,還針對企業的熱點、難點問題,協商解決的辦法。2016年7月份以后,平板玻璃價格上漲,造成加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許多企業出現了嚴重虧損。針對這種情況,協會于2016年9月份及時向下游工程單位、業主發出了《告知函》,及時向下游客戶介紹當前市場價格變化和企業生產成本情況,得到了工程單位、業主的理解,價格及時得到了傳遞,使加工玻璃企業能夠得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 除了做好市場、價格協調外,協會還加強了生產和產品的協調工作,根據不同企業的生產特點、工藝水平、生產能力和市場定位,引導企業錯開品種、規格經營,有效防止了同質化惡性競爭。 加強行業自律,創建一個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自律是保證行業和諧、穩定發展的一股源源不斷的內在力,只有自律才能確保企業合法經營,只有自律才能創建公平競爭環境。協會依靠骨干企業的帶領作用帶動行業自律。例如加工企業,通過規范骨干企業的合同、訂單,規定每道工序的合理價位,并與省、市造價站溝通、協調,確定合理的定價,傳遞到各企業參照執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低價傾銷行為,為整個行業的和諧、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通過去產能、調結構、轉型升級,廣東玻璃已形成了一個技術裝備先進,生產和加工能力強、產品結構和消費結構比較合理的產業鏈。并且以順德倫教為中心的技術裝備研發、珠三角為生產加工中心、東西兩翼為原料基地的區域分工和優勢已經形成。目前廣東擁有浮法玻璃企業15家,浮法玻璃生產線29條,年生產能力1.1億重量箱,熔化量非常大的為1000t/d,平均熔化量為650t/d。2016年全省浮法玻璃產量為9246.1萬重量箱。2017年1~6月為4853萬重量箱。形成規模的加工加工玻璃企業160多家,加工玻璃產品有建筑玻璃、汽車玻璃、電子玻璃、家電家具玻璃、太陽能利用玻璃、工藝玻璃等,加工玻璃品種多、門類齊全,全省玻璃深加工率達到了70%以上,廣東省供給側更改,去產能、調結構、企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詳情]
2017年初以來,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環保督查力度、廣度也在不斷升級。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均出臺了相關文件,對環保壓力非常大的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予以要點關注。針對京津冀周邊城市大氣污染問題,環保部多次提出指導方案,特別是將提出治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8市、山西省4市、山東省7市、河南省7市列為要點限產城市,簡稱“2+26”城市。 玻璃行業污染嚴重,環保之路勢在必行,對于玻璃企業來說是一場“福禍相依”的革命。由于玻璃行業多年“粗放型”發展,環保持續發酵無疑是“飛來橫禍”。另外一方面,從玻璃行業長期發展規劃來說,環保促使業界企業生產規范化、先進化并加速了玻璃行業淘汰的節奏。 針對河北、山西兩省份37家玻璃生產型企業進行調查,發現窯爐開工情況不盡人意,受環保影響,超過半數企業自動退出。河北、山西是環保要點監測地區,兩地區玻璃企業陷入罕見的窘境。據河北當地部分玻璃生產企業透漏,由于規模較小、環評手續嚴格、資金緊張,企業并無復產計劃,對玻璃行業失去信心。小編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生產型企業轉換經營模式,擯棄窯爐轉向加工型,甚至不乏有企業跨行步入物流、鋼材銷售等熱門行業。 此次調查發現,國內玻璃企業窯爐主要以電爐、圓爐為主,浮法生產工藝較為普遍。相比鋼廠而言,玻璃窯檢修周期較長,一般為3-5年,有的甚至達到8-10年左右,對粘土磚、鋯剛玉磚、硅線石磚等耐材制品的需求速度放緩。 新常態經濟下,玻璃企業迎來機遇同時又面對新的挑戰,對企業自律性要求更高。 [詳情]